在日前舉辦的第四屆中國煤炭深加工及焦化產業綠色發展交流會上,與會代表就一直困擾焦化行業的污染防治難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和交流。作為污染較重的行業,焦化行業的環保壓力在近兩年持續加大,創新發展、綠色發展已成為行業和企業的共識。
焦炭大省也是霧霾大省
焦炭是傳統的煤化工產品,我國焦炭產量占世界焦炭總產量的68%以上。據統計,截至2015年,國內焦炭總產能已達6.5億噸,行業平均產能利用率約68.9%,而焦炭產業集中的省份,往往也是霧霾嚴重高發的地區。
中國環科院大氣污染控制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劉宇表示,我國的焦化行業屬于大氣污染較重的行業,污染源主要來自于配煤和粉碎工序中產生的含塵廢氣,煉焦、熄焦工序中產生的含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硫化氫、揮發性有機物等廢氣,回收工序產生的含硫銨粉塵、硫化氫、苯類等污染廢氣。
劉宇認為,僅就2015年環保部統計數據來看,焦化行業主要污染物煙粉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每年的排放量分別為28.3萬噸、36.5萬噸、24.6萬噸,占全國工業煙粉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比例分別為1.9%、2.1%、1.7%。這反映出焦化行業的環保形勢十分嚴峻,亟待新型治污技術的出現與應用。
不同環節減排措施不同
業內專家認為,當前焦化行業面臨的環保問題主要為焦爐煙氣塵、二氧化硫的排放控制;氮氧化物、vocs等控制技術不成熟或成本高;無組織控制較弱。在不同的生產環節,需采用不同的減排措施。
中國煉焦行業協會會長崔丕江認為,煉焦企業應同步配套密閉儲煤設施以及煤轉運、煤粉碎、裝煤、推焦、熄焦、篩焦、硫銨干燥等抑塵除塵設施。焦化企業生產裝置及儲罐應同步建設尾氣凈化處理設施。
熱回收焦爐企業應配套建設煙氣脫硫、除塵設施,并同步建設脫硫廢渣處置設施,使脫硫廢渣得到無害化處理。焦爐煤氣濕式氧化法脫硫廢液需配套建設提鹽設施或其他有效廢液處理設施,使脫硫廢液得到無害化處理。
在談及備煤系統廢氣及控制措施時,中國煉焦行業協會專家委員會首席專家楊文彪說,焦化企業普遍采用貯煤塔集塵并設置除塵器,捕集的粉塵又返回貯煤塔內,而粉碎機室可采用集塵并設置除塵器,在揚塵場所則應設灑水抑塵設施,防止煤塵逸散造成二次揚塵。
劉宇認為,焦爐爐體的主要污染物有煙塵、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來源于焦爐裝煤孔蓋、上升管蓋及爐門等的連續性泄漏。因此,應通過提高爐體密閉性,減少煙塵外逸,來治理煉焦工序的污染。而在裝煤過程中從裝煤孔逸出的大量煙塵呈陣發性排放,可采用捕塵裝置進行收集后,送入地面除塵站凈化處理。
環保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石化部主任助理劉志學表示,焦爐煙囪排放的大氣污染物為焦爐加熱時煤氣燃燒產生的廢氣,其特點是有組織高架點源連續性排放,控制辦法是經脫硫脫硝系統凈化后由煙筒排放。而熄焦、貯焦系統排放的大氣污染物主要為焦塵,控制措施可采用設置捕塵裝置和除塵器進行凈化處理。
技術耦合消除治污缺陷
然而,當前的治污技術都存在各自的短板。
中國工程院院士楊啟業指出,目前我國焦化廠煤氣凈化系統普遍采用了流程短、投資省的hpf法脫硫脫氰技術。hpf法是以煤氣中的氨為堿源,對苯二酚、酞菁化合物及硫酸亞鐵為復合催化劑,脫除焦爐煤氣中的氫氰酸和硫化氫的濕式液相催化氧化脫硫脫氰技術。該技術脫除效率高,投資和運行費用低,但有處理煤氣量較小、需多套并聯使用、硫黃品質低、熔硫操作環境差、產生脫硫廢液且處理難度大等缺點。
湖北思博盈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張先龍介紹說,焦化廠干法脫硝常見選擇性催化還原法(scr)。但由于焦爐煙氣在220℃——280℃之間,達不到電廠高溫scr脫硝催化劑的活性反應溫度,因此有的企業采用消耗部分焦爐煤氣補燃加熱廢氣進行脫硝,也有企業使用中低溫催化進行scr脫硝,效果都不理想。而濕法脫硝是將煙氣中一氧化氮轉化為二氧化氮,用吸收劑進行吸收脫除,但普遍存在廢液處理難、易腐蝕和難以長期穩定達標運行等問題。
“這些治理技術都是各有所長,企業可以通過技術耦合,達到既消除煙氣和污染物、又充分利用煙溫和污染物熱值的目的。”劉宇說。
來源:中國化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