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日韓兩國的農業地理和社會環境情況看來,均與我國丘陵山區農業環境相似,但它們的農業機械化水平卻走在世界前列,其發展的成功經驗值得我們認真學習。
日本土地改良計劃長達40年
日本的山地和丘陵約占總面積的80%,主要農作物是水稻。從1965年開始,日本便組織實施了長達40年的四期土地改良長期計劃,將原為小塊、不適于機械化作業的水田規格化,劃定標準長100米、寬30米、水平度小于2.5厘米計劃,并以興建水田排灌設施、加強農田道路建設、擴大土地經營規模和田塊標準化為目標,為農業機械化創造了條件。
日本于1962年專門成立農業機械化研究所,對民間機構實施風險較大的基礎實驗研究、開發改造項目進行研究和開發。日本的久保田農機企業的農機科研人員就多達1多人,日本洋馬集團的農機科研人員更多。
韓國實行用油免稅政策
而韓國的丘陵山區約占國土面積的70%,其中耕地191萬公頃。水稻是韓國最主要的糧食作物,一年一作。韓國農業屬于小農體制下的家庭農業,同樣存在著農業勞動力老齡化的問題。
從1971年起韓國開始新村運動,經過30余年的發展,韓國農業機械達到先進國家水準。1992年至2001年農村建設總投資為42萬億韓元(約合550億美元)。
韓國建立了健全的農機科研和推廣機構,科研人員隊伍也十分龐大,設備相當先進齊備,為科研人員的研究開發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韓國農機實行用油免稅政策。農民購買農機后,向當地農機主管部門提出用油申請,主管部門根據所購農機的耗油率、農戶耕種的作物面積,計算出每年該農機的耗油量,發給用油證。農民憑此證購買油料時,享受無稅價的優惠。一般無稅價僅是有稅價的40%。
來源:機經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