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獲悉,為加快振興吉林老工業基地,盡早實現轉型升級,吉林省已規劃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強力政策舉措,決心在今后四年充分發揮其在產業基礎、資源稟賦、科技人才和市場需求等多方面的優勢,努力突破關鍵共性技術,大力推進產業深度集聚整合,優化提升發展層次和水平,進而加速培育十大裝備制造新產業。
記者從多方了解到,在發展先進裝備制造產業上,該省將堅持高端化、智能化、服務化發展方向,以智能制造為核心,以高端裝備為引領,推動傳統裝備制造業向高端化發展。重點打造國際領先的現代軌道交通裝備、國內領先的遙感衛星高端裝備、航空裝備制造與維修、機器人和智能制造裝備、先進農機裝備、精密儀器與裝備和“專精特新”裝備等一批研發制造基地;堅持“四個著力”,即著力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著力推進制造業強基工程,著力推動一批產品創新和產業化,著力培育一批領軍企業(集團)和“隱形冠軍”企業,加快建立結構優化、技術領先、特色鮮明、綠色安全的“吉林裝備”特色產業體系。力爭到2020年,全省裝備制造業工業總產值達到3億元,年均增長約8%。
這其中,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業將進一步利用現有優勢,加快長春軌道交通產業園建設,提升其承載能力,發揮“長客股份”的龍頭帶動作用,傾力實施國際化發展戰略,在吉林省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基地;在年產高速動車組1輛、城軌客車2000輛、檢修1輛高速動車組能力的基礎上,重點提升整車集成、車體、高性能轉向架、列車牽引、網絡控制等關鍵技術和系統的自主研發制造能力;支持加快中國標準高速動車組、混合動力動車組和城際快速動車組等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支持圍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需求,研制時速400公里以上的跨國聯運高速動車組;努力適應個性化需求,加快研制智能化、輕量化、模塊化和譜系化的城鐵車輛產品;積極引進牽引系統、制動系統、傳動系統、空調系統、門系統等關鍵核心部件的配套企業,加快配套能力和試驗驗證能力建設,完善產業鏈,力爭省內配套率達到30%以上。
衛星及應用產業將依托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加快推進衛星制造和遙感信息產業園區建設,打造衛星遙感和航天信息集成應用兩大產業鏈,力爭到2020年具備年產30顆衛星的能力,實現60顆衛星在軌運行;加快發展圖像傳感器、光學相機、星敏感器等關鍵核心部件,完善衛星制造產業鏈;加快衛星數據深度開發,全力推動其在測繪、農業、林業、環保和國防等領域的應用,積極打造遙感信息獲取、處理與運營服務的全產業鏈;統籌建設北斗地基增強系統、高分吉林數據中心和吉林遙感數據應用平臺,加快智能綜合應用終端產品和軟件產品的開發應用,籌劃建設空天一體化信息港,最終提升吉林遙感衛星及應用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航空裝備制造與維修產業將積極引進域外航空裝備優質資源,加快航空發動機北方維修基地和吉林航空產業園區等重大項目建設;推進固定翼輕型飛機、機載設備和地面設備等通用航空裝備的產業化,打造集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維修養護、運營服務、教育培訓“五位一體”的通用航空產業基地。機器人與智能制造裝備產業則主推中德機器人產業園項目建設,加快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和特種機器人的研發及產業化,加快減速器、控制系統和末端執行器等關鍵系統與零部件的研發;圍繞感知、控制、決策和執行等關鍵環節發展智能制造裝備,主攻智能核心裝置、智能制造裝備以及智能化生產線,打造智能裝備產業集群。同時著力發展汽車制造四大工藝智能裝備、禽類屠宰智能成套生產線和醫藥包裝智能成套裝備等。
在發展先進農機裝備上,吉林省將積極引進優勢資源,努力發展適合東北地區耕種特點的動力機械;主要是謀劃引進開發大馬力拖拉機,加快發展自走式玉米聯合收獲機、水稻收獲機等收獲機械,精密播種機、高速水稻插秧機和高效節能植機等田間機械。
先進電氣設備則支持發展智能型一體化變電站、二次變電成套設備和超高電壓輸變電線路鐵塔等輸變電設備,超高壓電爐變壓器、風電節能變壓器等專用變電設備,火電及核電機組用管道系統、電站用高溫風機等發電設備,風力發電升壓變電站、太陽能光伏發電專用箱式變電站等成套電氣設備。
鑒于吉林省四平市換熱器產業在全國的龍頭地位和集聚優勢,該省在積極發展先進能源裝備產業中將大力支持開發高附加值新型節能焊接板式換熱器、大型可拆式板式換熱器等新型高效節能換熱器,鼓勵開發陶瓷換熱器、石墨換熱器等新材料換熱器。同時依托其石化產業資源和石化設備產業基礎,加快研發大型中高壓容器、反應器、離心機和聚合釜等高技術含量產品,并支持大噸位異型修井機、新型節能抽油機和油田環保設備等加快發展。圍繞國家千萬千瓦級可再生能源基地建設,該省還將打造集研發、制造、配件供應、服務為一體的風電設備產業集群。
來源:中國工業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