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工業機器人定義,可能很多人很陌生。工業機器人是面向工業領域的多關節機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機器設備,它能夠按照程序指令自動執行工作,主要由主體、驅動系統以及控制系統三個基本部分組成。
早期機器人的出現,是為了代替人工完成部分勞動,隨著技術的改進與發展,機器人由于可靠性高以及壽命長的獨特之處逐漸被用于工業制造。在面對類似流水線這種重復性很強的工作時,機器人相比人工勞動力更高效,工作時長可達七年之久,你可以晝夜不停使用它,在使用期內幾乎不需要保養和維護,滿足自動化生產制造需求。另外,機器人可編程設計,滿足了生產制造定制化需求。隨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引入,機器人將變得更加智能化及自主化,極大地拓展了工業制造的模式及范疇。
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和loup ventures的數據,今年全球工業機器人的市場價值預計將達到140億美元,同比去年增長13%,售出的機器人數量與去年相比增長20%.到2025年,預計工業機器人市場將增長至338億美元。2016年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的估值為123億美元。如此看來在未來10年時間內,工業機器人的市場價值可能會提高到目前的3倍。
機器人市場有望成為下一輪“工業革命”的切入點和重要增長點。機器人的研發、制造和應用水平也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和高端制造業水平的重要標志。面對未來經濟發展對機器人產業的需求,我國在政策方面給予了眾多支持。今年年初,人工智能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說明其發展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此前多個部委已就機器人產業進行了相關規劃。《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國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年產量達到10萬臺,六軸及以上工業機器人年產量達到5萬臺以上。培育3家以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打造5個以上機器人配套產業集群。工業機器人速度、載荷、精度、自重比等主要技術指標達到國外同類產品水平,平均無故障時間(mtbf)達到8萬小時。機器人用精密減速器、伺服電機及驅動器、控制器的性能、精度、可靠性達到國外同類產品水平,在六軸及以上工業機器人中實現批量應用,市場占有率達到50%以上。完成30個以上典型領域機器人綜合應用解決方案,并形成相應的標準和規范,實現機器人在重點行業的規模化應用,機器人密度達到150以上。
從近幾年世界機器人發展來看,工業機器人技術正在向智能化、模塊化和系統化的方向發展。可喜的是,從目前發展狀況來看,我國工業機器人功能更多元化,我國國產工業機器人行業龍頭企業的發展態勢愈發強勁,專業化分工的特點越來越明顯。工業機器人將延續高增長態勢,前景一片大好。未來在發展的同時,既要考慮到國家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的需求,也要考慮國際機器人市場、技術發展動向,以免錯失國際市場機遇。
來源:原創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