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人穿戴運動手環一樣,這些奶牛身穿十幾個傳感器,每天走了幾步路、吃了多少飼料、產了多少奶,都被嚴密監測。12月6日,2017 世界智能制造大會將在南京召開。近日,現代快報記者走進南京江寧經濟開發區里的衛崗乳業有限公司,這家傳統的南京老字號在智能制造的節奏下,迅速轉型升級。
工作人員監測園區
走進衛崗乳業有限公司,現代快報記者看到,質量監測中心里不少身穿全套工作服、戴著口罩的工作人員正在檢測牛奶質量。據介紹,衛崗全線共有 4 萬多頭奶牛,每天,它們都會聽話地順著引導、排著隊走進轉盤擠奶機,平均每頭牛的產奶量一天能達到 25-30 公斤。每天這里都會為千家萬戶,送出上百萬份牛奶。
“人的心情好,工作效率也會變高,牛也一樣,奶牛的狀態好,產出的牛奶也好喝。”南京衛崗乳業董事長白元龍告訴記者。那么怎樣能讓奶牛狀態提升?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在每頭奶牛的身上,都裝戴了十幾個傳感器,用來監測它們的活動量、臥床時間、體溫、個體狀態等,可以說讓它們毫無“隱私”。“比如,就像人戴運動手環一樣,每頭奶牛的腳上都戴著腳環,用于測量它們的運動量。”衛崗乳業智能制造總工程師萬景春介紹道。
有了這些數據,他們就可以分析每頭牛產出牛奶的指標,再依據指標,為每頭奶牛量身定制“營養餐”,讓奶牛們攝入的營養時刻保持最佳。除此之外,這些傳感器還能監測每頭奶牛的身體狀態,萬景春表示,他們有一套繁殖智能發情技術,連奶牛出現的一些私密體征,都能迅速察覺。“可能奶牛自己還沒察覺到身體的病癥,而我們通過它的腳步的變化、體溫的變化、飲水量的變化等,就能迅速為它治療。”他說。
“乳品企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牛奶的質量。”白元龍表示,通過科學化的喂養,他們做到了以養防治,不使用抗生素等激素。此外,他們還在江蘇的泗洪、盱眙、連云港、新沂等地打造零污染、全生態、全智能田園農業綜合體,將種、養、喂結合,做到農業的循環綜合利用。
“我們要先建數字化牧場,再建智能化工廠。”白元龍說,未來,他們將搭建一個全產業鏈可追述的質量體系,真正做到數據無孤島,他表示,預計到 2019 年,他們權限的奶牛能提升到 10 萬頭,希望衛崗乳業能在行業內成為智能制造的標桿。
來源:微迷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