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為了親近年輕一代的消費者,不少品牌熱衷于生活方式研究,一時間“引領未來新生活方式”成為家居行業的“口頭禪”,從線下場景營銷到線上營銷,更是圍繞“生活方式”大做文章,根據不同的消費群體打造的個性專屬生活空間遍地開花,讓消費者眼花繚亂。
從單身貴族、年輕夫妻、一家三口、四口之家、三世同堂到現在更細分的二次元空間、萌寵之家、電玩青年、御宅族等等,新生活方式層出不窮,越來越多企業圍繞“生活方式”的理念來詮釋家居產品解決方案或家裝套餐。“生活方式”到底有著什么魔力,它帶給了家居企業什么?
“生活方式”為何物
k.馬克思、f.恩格斯在創建歷史唯物主義原理時,把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兩個概念同時提出。他們指出,在社會生產的每個時代,都有"這些個人的一定的活動方式、表現他們生活的一定形式,他們的一定的生活方式"。
而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也曾說過:“生活方式是人們根據某一中心目標而安排其生活的模式,并通過活動、興趣和意見等體現出來,而這個中心目標是人們自身缺乏的、未具有的優勢或其思想中固有的某種價值觀。”
而百科上則是這樣定義,“生活方式狹義指個人及其家庭的日常生活的活動方式,包括衣、食、住、行以及閑暇時間的利用等。廣義指人們一切生活活動的典型方式和特征的總和。包括勞動生活、消費生活和精神生活(如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宗教生活)等活動方式。”
由此可見,家居行業研究的生活方式,更多是狹義上的定義。家是個人閱歷與情感傳承的容器,家,包括一個家庭所有人的生活態度,也是一個家庭選擇未來將要生活的方式。所有關于對生活方式的定義,都是為了實現“更好的生活”。
“生活方式”源起何處
“生活方式”之風并不是空穴而來,隨著消費升級,我國居民消費已經從“溫飽型”轉向“品質型”,消費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越來越多的人追求能讓自己舒心、自我主導的生活方式。消費者的生活方式變了,服務消費者的企業自然也要順應而變。如何研究和講述消費者的生活方式,打造符合當下消費者的產品或服務解決方案,是整個家居行業要面對的問題。
在家居行業,曲美家居是最早的生活方式研究院發起者,早在2015年的9月,曲美家居就宣布要成立“曲美國人生活方式研究院”,并宣布要由單一家具制造商轉型為生活方式提供商。當時,曲美成立研究院的初衷是希望對于中國當下及未來生活方式發展趨勢以項目為單位做專項研究,為此還專門發起了北京曲美公益基金,定期組織專家學者對國人生活方式進行深入探討。
而2017年,尚品宅配攜手暨南大學生活方式研究院舉辦了“尚品宅配生活學院”成立儀式,現場還召開了全國首個家居產學研生活方式論壇。無獨有偶,在定制行業,歐派、索菲亞也紛紛成立了自己的生活方式研究院,并采用前端數據處理的方式來進行產品研發和產品升級。
經過幾年的發展,家居企業不再滿足僅僅研究生活方式,更立志成為新一代生活方式引領者,甚至希望能夠成為生活方式品牌。目前,行業中面向大眾的每個企業,無論是單個的品牌,還是綜合性的賣場,都在不停地為用戶描繪著源于當前生活,又高于當前生活的理想狀態。他們就某個生活場景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并傳遞出調性統一的品牌價值觀和生活態度。他們希望消費者買回家的,不僅僅是家居建材,更是這些物品背后代表的文化和生活。
理性對待“生活方式”
隨著各行各業對“生活方式”熱捧,特別在家居這個最擅長講述“生活方式”的行業,不可否認,“生活方式”已經變得越來越“商業化”,成為了一種新的商業模式。如今,它更像一場不得不參與的比賽,而不是一場對于用戶需求的回歸。
家居企業最初研究及打造“生活方式”的初衷是好的,是為了滿足消費者日益個性化的需求,給消費者提供一個更好的生活空間。但當“生活方式”浪潮來襲,每個企業都被裹挾前行,如果不想成為沙灘上的“前浪”,就只能硬著頭皮跟上。緊追潮流沒有錯,但還需品牌綜合實力夠強,才能真正做到引領新的“生活方式”,否則只是“流于形式”的復制黏貼,反而會誤導消費者,增加消費者做出正確選擇的成本。
家居品牌想要真正成為“生活方式品牌”并不容易,不是簡單的研究消費群體的過往數據,推出所謂的各類消費人群的定制空間就能實現,企業更多的應該是利用現代傳播、科技和大數據的手段,為家居消費提供更具品質感、交互性、可預見性的體驗,真正提供給消費者一個理想生活再升級的完美解決方案。
“生活方式”并不是萬能公式,并不適用于所有品牌企業,企業應該理性對待。因為只有當品牌實力夠強,真正投入成本去鉆研,才能將“生活方式”應用到極致,真正做到提供更好的家居服務給每一位消費者。
來源:中國著名品牌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