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之前《2019年中國家電行業年度報告》數據顯示,2019年國內市場家電零售額規模8032億元,同比增長率為-2.2%。而在疫情期間,降幅進一步加大,avc數據顯示,2020年第9周(前2個月)家電整體數據大幅下滑,特別是線下市場各類產品如彩電零售同比下滑56.2%;空調零售同比下滑82.6%;冰箱零售同比下滑57.88%;洗衣機零售同比下滑60.46%。
其實無關疫情,為了走出低谷,家電品牌們早已開始了大規模變革。
從早兩年開始,一股由海信、美的、海爾等一線家電品牌刮起的“多品牌”風,成為了行業主流。
由海信開始,2017年收購東芝;2018年收購歐洲家電巨頭gorenje;加上旗下的容聲、科龍以及聯合經營的日立、約克;2019年又重啟了原先定位于***高端用戶市場的國際化子品牌vidaa。
緊隨其后的像美的,在這兩年先后發布(重新激活)了包括colmo、布谷、華凌在內的一批品牌,其面向家電市場的主力品牌已經在美的、小天鵝、比佛利、酷風、凡帝羅的基礎上,得到迅速擴張,再包括此前收購的clivet,以及合作引進的aeg,美的旗下運營的家電品牌數量已經多達10個。
海爾在多品牌方面獲得了不錯的收效,像卡薩帝、統帥、ge等針對不同細分市場的品牌已經多達7個。國內家電市場多品牌的擴張,自上而下,現階段包括格力、長虹、tcl、創維、老板、九陽等企業都通過收購或自建的方式完成了多品牌布局。
多品牌之所以會成為市場追逐焦點是在于,細分市場、需求多樣化已經是最大的市場競爭點,產品的差異化包括銷售渠道的差異化等一些細節,都將決定消費群體以及消費市場的歸屬。
多品牌戰略的興起并非是“一時腦熱”,國外品牌在這一模式上走得更早,如博西、惠而浦、伊萊克斯這些多年前就開始布局,特別如伊萊克斯和惠而浦,雖然身為全球家電巨頭品牌,卻因遲遲無法真正在中國市場占據一席之地而略顯尷尬,多品牌打法一直被給予厚望。
本土品牌走向多品牌化運營看中的當然是市場占有率,多品牌化也確實為他們帶來了明顯的收益,例如海爾旗下的各大品牌在各個細分領域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像卡薩帝在大環境向下的情況,2019年依舊收獲了30%的銷售增長,穩居高端市場占有率第一;統帥在將目光放到青年市場后,在2017至2018年都獲得了30%以上收入增長,2019年上半年同樣收獲23%的收入增長。
通過多品牌策略,讓各家有底氣面對“價格戰”,同時又憑借高端產品收獲消費升級帶來的紅利。目前在國內家電市場,多品牌化經營早已滲透到了二三線品牌,多品牌成為了行業標配。
來源:中國著名品牌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