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品牌車企如何打拼“十三五”?翻看五年規劃,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和制造成為各車企未來發展的重中之重。無論是資金投入,還是新推車型數目,新能源汽車產業當之無愧地成為中國品牌車企“十三五”發展的重頭戲。
上汽大通:上馬c2b項目
上汽大通在“十三五”規劃中制定了c2b項目——由客戶定義需求,客戶通過手機端,不但可以參與產品的研發過程,而且還可以完成對產品配置、性能的個性化定制。據悉,未來上汽大通c2b的業務以房車為主,另外還將布局mpv和suv市場。
點評:
過去,“b2c”大行其道。在智能化方面,上汽大通的c2b項目走在了整個汽車行業的前沿。c2b項目成兮敗兮?不論成敗,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最有發言權。
江淮汽車:40億元力推新能源
江淮汽車將2016年整體銷量目標定為60萬輛,包括乘用車、商用車及新能源產品,其中乘用車銷量目標為36萬輛。兩年內,江淮規劃推7款新車,其中suv車型占多數;到2017年,suv車型將增至6款;宣布擬融資45億元,其中40億元將投向新能源汽車領域。
點評:
“2016年江汽集團可能是零增長。”2015年底,江淮汽車董事長安進公開表示。在2015年取得了飛速發展,業績亮眼的江淮,對未來設置如此保守的規劃,是信心不足,還是另有隱憂?
吉利汽車:銷量90%為新能源
吉利提出“藍色吉利行動”——承諾將提前全面實現2020年國家第四階段即車企平均達到5.0l/百公里的燃油消耗限值;將實現新能源汽車銷量占吉利國內汽車總銷量的90%以上;在氫燃料及金屬燃料電池汽車研發方面取得實質性成果;在智能化和輕量化技術方面達到行業領先地位。
點評:
在新能源汽車大行其道的當下,嘴巴好放衛星的“舒服哥”再次夸下了“銷量90%為新能源”的???。這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如何實現?時間自會交出最好的答案。
奇瑞汽車:三大平臺+十款新品
未來五年,奇瑞將形成全新三大產品平臺,即a平臺、tix/mix平臺和cc2s平臺;開發十款全新產品;力爭新能源汽車到2020年產銷規模將達20萬輛。此外,奇瑞還將傳統技術升級集合智能化技術、互聯網技術和新能源技術。
點評:
2015年末,奇瑞第500萬輛乘用車下線,給企業“十二五”發展劃上了還算漂亮的句號。積極轉型,主動求變,進入“十三五”的奇瑞多了日趨成熟的理性。
長安汽車:200億元重投研發
未來五年內,長安汽車將實現2017年銷量350萬輛,自主品牌全球排名第15位;到2020年,實現銷量450萬輛,自主品牌全球排名第12位;將投入200億元的研發費用。
點評:
2015年,長安汽車1-12月份銷售汽車277.7萬輛,同比增長9.1%,完成了產銷雙雙破百萬的成績。從2006年奔奔上市到2015年百萬記錄的誕生,長安汽車用了9年時間。未來五年,200億元砸向研發領域,凸顯了長安汽車以及中國品牌車企已經深刻意識到了發展自我核心技術對于自身的重要性。
北汽集團:卯勁完成“π計劃”
2015年,北汽公布了名為“π計劃”的2020戰略目標。即到2020年,圍繞北汽集團旗下三大品牌模塊實現市場突破:北汽自主品牌力爭躋身國內自主品牌乘用車市場前三名;北京奔馳爭取位列國內豪華車市場第一位;北京現代力保國內乘用車市場前四。
點評:
作為中國品牌起步較晚的北汽,與其他國內汽車企業集團尚有一定差距,要想在短時間內替代東風進入自主前三并非易事。
廣汽集團:1513目標清晰
5年內,廣汽集團欲完成1個目標、夯實5大板塊、突出1個重點、實現3大突破。
1個目標:2020年完成產銷量240萬輛。5大板塊:做強做實研發、整車、零部件、商貿服務和金融服務。1個重點:發展自主品牌,實現自主品牌事業的跨越式發展。3大突破:實現電動化、國際化、網聯化的突破。
點評:
過去的五年中,廣汽集團產銷規模迅速擴大,但與當初設立的“2015年汽車產能規模達到300萬輛”目標相比,仍相去甚遠。未來五年,既要盤活旗下全部品牌和新車,又要打通產業鏈實現品牌間的共融共享、提振自主,廣汽集團任重道遠。
來源:中國著名品牌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