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在喧嘩的市場中,真正能夠安靜做品牌的企業非常難得,這也需要很大的自信。市場上充斥著各種雷同的產品、各種相互復制的營銷手法,這會帶給市場從業者一個錯覺:在市場站穩腳的最好方法就是跟著一起吶喊。但是,大家發布的內容幾乎都是千篇一律,而且還一廂情愿,這樣的內容遍布各種渠道。
企業或品牌以為自己要打造的“個性指數”取決于企業的品牌傳播音量,但事實上,對于那些珍視客戶并對供給充滿自信的品牌,還是有很大改進的空間,并不需要大聲喧嘩,只要建立起有質量的消費者對話就可以了。如果你比較認同這個觀點,可以借鑒以下一些做法。
極簡主義戰略(minimalist strategy)——你可以盡可能少地制造噪音。極簡品牌會讓自己回歸最本質的形態,并體現在各個方面,尤其是傳播方式上。如果你擁有一種具有高度識別性的產品,那么采用這種極簡的做法將非常有效。不需要說太多話,只要傳遞出恰到好處的信息,助力目標人群自己“為企業畫像”,拼湊出他們的品牌認知。這對于奢侈品和溢價市場非常有用(在時尚領域或者化妝品行業說太多話只屬陳詞濫調),對于一些類似蘋果這樣品牌也大有好處,這樣的品牌具有行業顛覆性,能夠提供兼具設計美學和與時俱進的產品,能和消費者產生有影響力的互動。
如果品牌希望通過傳播的內容突出品牌排他性或是更深的含義(或是兩個意圖兼具),那么最好的處理方法就是只傳達出足夠的信息,不說一句多余的話。但要注意,如果這種品牌傳播沒有處理好,會讓人覺得品牌似乎沒有有意義的傳播內容,那這種做法就失敗了。
極簡品牌建設同樣適合那些不需要直接面向客戶的品牌,非常適用于供應鏈領域行業,能夠幫助這些品牌很好地打造品牌重新識別度。
隱秘戰略(cryptic strategy )——如果你是針對細分市場,或者希望能夠培育一個受特定群體歡迎的強勁品牌,那么利用好象征手法,或者了解如何形成一種切合特定生活方式的活動儀式,能夠很有效地幫助聯系起整個社群。類似無印良品(muji)這樣保持低調酷的品牌,他們品牌傳播的做法看起來似乎對大多數人沒有意義,但是卻能夠團結起品牌的目標社群。他們營銷的做法還能夠培育一種看似不經意的品牌個性,恰恰切合他們溫文爾雅、自我意識感強烈的目標顧客。
有一些主流品牌會采用這種隱秘戰略的變體形式。他們會巧妙操控,通過一些品牌建設的方法,改變品牌和客戶建立起聯系的方式。谷歌在自己品牌標識上的許多變化就是一個經典的例子。又譬如,類似可口可樂這樣的品牌,也辦過一些活動,將自己的品牌標識徹底移除,以消費者的名稱取而代之。諷刺的是,這些品牌正是依賴無所不在的普遍性讓自己具有當即的品牌識別性——但是這種做法目的很明顯,即影射出品牌能夠和消費者有創意地“玩起來”。
另一種變體形式經常會出現在工藝領域。這個領域的品牌通常會運用簡樸的圖解以表明品牌的權威性,同時也讓自己區別于大眾制品。雖然這種做法初看似乎不太明智,但是如果能輔助上一種清晰而有吸引力的品牌哲學,這種做法將非常有利。譬如伏特加,該品牌將自己定位于“國際化伏特加,由來自世界各地的本土合作伙伴釀造而成”。它還采用了簡潔的標簽,讓人覺得這種產品就像是來自當地一家小釀酒廠的限量版供給,但是它在營銷上卻明確地把自己定位為全球性品牌。
權威性戰略(authority strategy)——在一些很看重品牌權威和地位的領域,這種安靜低調的姿態很受用。雖然在類似金融和保險的領域里,品牌還是想方設法凸顯自己的高姿態以希望讓品牌更有識別度,因為這些領域非常重視品牌聲譽和品牌人脈。但事實上,安靜低調的權威性戰略受到那些針對較高端領域的b2b品牌的青睞,因為這種營銷做法能夠很好保持品牌的高貴性。
在這樣的情況下,低調的品牌做法就是利用行業影響者的力量,并拉攏致力建設關系網的人。品牌希望依靠這種方法昭顯自己的聰明才智,但是如果操作不當也會讓自己品牌受損,要注意讓自己不要顯得太勢力,要盡量針對更主流的市場群體。如果希望通過這種做法加強品牌的權威性,小心不要陷入“自我膜拜”的自戀模式。要找一種合適的方式,嵌入更多的人性化元素,這能夠讓品牌更具有溫度,令人產生共鳴。
當人們問我應該采取怎樣的營銷方式才不會讓人覺得“刺耳”,我想說的是:“并不是每一個人都希望住在拉斯維加斯。”這意味著不管你采取什么樣的方式,總會有人不喜歡。但是任何品牌,不管采用什么樣的方式,必須先明確自己的品牌定位、品牌價值、品牌個性、品牌故事和品牌目的,這樣才能讓自己具有競爭性。
來源:中國著名品牌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