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市場經濟環境改變的當下,家居企業對于資本的渴望愈加迫切。在櫥柜行業,企業上市的步伐也進一步加快,歐派、志邦、金牌這三大櫥柜品牌紛紛開啟了上市的準備之路。那么,在尋求資本的擴張之路上,他們又有何打算和特點呢?
發展方向上 擴大產能成為共識
雖說都是上市,但三者在招股意圖、募資規模與發展態勢上卻各不相同。當然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上市意味著融資與擴張,三者在規模擴張方面卻是保持著驚人的一致。從募集資金用途上看,三者不約而同的選擇了擴大產能。
歐派募集資金用途
根據此次招股書,歐派家居擬募集資金約23.3億元,主要用于產能擴張、品牌建設和信息系統,其中約20億元用于廣州、天津、無錫三地櫥柜、衣柜、木門的產能擴張。
志邦募集資金用途
在志邦櫥柜發布的招股說明書中也顯示:擬募集人民幣8.5億元,用于年產20萬套整體廚柜建設項目、年產12萬套定制衣柜建設項目、信息化系統建設項目、品牌推廣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項目。
金牌募集資金用途
金牌櫥柜預披露,擬發行1700萬股,占公司發行后總股本比例不低于25.37%,募集資金約3.67億元,用于在江蘇泗陽建設年產7萬套的整體櫥柜項目,同時在廈門建設三期項目工程、研發中心和信息化建設項目。
銷售方式上 三大巨頭各不相同
在銷售方式上,歐派與金牌主要依賴于經銷商,而志邦有15%左右的銷售額來源于大客戶的采購。
經銷商專賣店銷售是歐派最主要的銷售渠道。報告期內,歐派家居通過經銷商銷售的收入占主營業務的比例為80%。截至2015年12月31日,已經發展經銷商2813個,專賣店4139 家,直營店 16 家。而近來比較火爆的全屋定制mall則是歐派堅定不移推行經銷商模式的最終產物。
從銷售客戶來看,其單一最大客戶是恒大地產,2015年度通過恒大地產渠道的銷售占比為6.59%。當然,經銷商在志邦的產品營銷中必然也占據著重要地位。從產品來看,整體櫥柜占志邦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最高,2015年度、2014年度和2013年度占比達到97.91%、99.79%和99.99%。同時,志邦在2015年開始拓展定制衣柜業務。這也是志邦在招股書中以整體櫥柜生產項目為主要資金用途的原因。
從金牌櫥柜招股書發現,2012年度至2014年度以經銷方式的銷售額收入占公司營收的45.24%、48.41%和54.42%。從數據上看,經銷模式所占收入比重越來越高。公司也認為,通過經銷商銷售是公司自主品牌業務的重要銷售模式,也是這個行業傳統的分銷模式。
股權分配上 三大巨頭均占據絕對控股地位
歐派方面,姚良松直接持有公司 77.09%的股權,為公司實際控制人。志邦這邊,孫志勇、許幫順2人通過直接持股和間接支配而合計控制公司63.98%的表決權股份。金牌方面,以溫建懷和潘孝貞為代表的兩大家族持股高達97.16%。
其實這也不難理解,更無可厚非。櫥柜巨頭向著家居巨頭轉變,擴張產能是必要的,但總不能為了發展自己就大權旁落吧?專家們說的這種由發行企業絕對控股的持股方式不利于中小股東的利益固然有道理,但在中國股票市場上這種現象是司空見慣的。誰都不想成為下一個王石,權力在自己手上才夠踏實。
轉型風口下 機遇與風險并存
櫥柜產業當前正逐漸從成長期步入至成熟期,三大巨頭全都排隊ipo,無非是想更快拿到可以令品牌勢力進一步提升的籌碼。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太需要去偽存真的戰略眼光了。歐派新的細分領域嘗試是櫥柜領域發展到極限的必然選擇;志邦篤定整體櫥柜發展道路仿佛是其發跡史的重現;至于金牌櫥柜,更多時候是對其櫥柜業務的完善與發展。
目前看來,三大巨頭都選擇逆勢發展壯大產能。產能的擴大基于對市場容量的合理預測,在全屋定制大家居背景下,“跨界打劫”的企業實在太多了,如何在“打劫”其他細分行業的同時保住自己原有的飯碗,這應該是三大巨頭所面臨的共同問題。
來源:中國著名品牌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