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發布的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全面部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明確提出加快消化政策性糧食庫存,政策將“指引”后續玉米市場價格走向。2018年1月份,國內玉米市場經歷了儲備糧源拍賣的沖擊,隨著最后一周儲備糧源投放信息暫緩,拍賣對市場情緒的抑制作用減弱。2月的第一個周末,迎來兩大重磅消息:商務部對原產于美國的進口高粱發起反傾銷和反補貼立案調查,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公布全面部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政策將“指引”后續玉米價格走向。
一號文件加快消化政策糧庫存
2月4日,新華社受權發布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全面部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其中第九條“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強化鄉村振興制度性供給”中提到:“深化農產品收儲制度和價格形成機制改革,加快培育多元市場購銷主體,改革完善中央儲備糧管理體制。通過完善拍賣機制、定向銷售、包干銷售等,加快消化政策性糧食庫存。”
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加快消化政策性糧食庫存,今年1月份的全國糧食流通工作會議提到,要加快消化不合理糧食庫存,既要深化改革“控增量”,又要消化庫存“減存量”,玉米庫存消化路徑已經明晰,要繼續積極有序推進。國家對玉米去庫存的任務方向未變,目前臨儲庫存中1.8億噸的玉米存量,去庫存仍將任重道遠,將持續影響玉米市場。
我國對進口美高粱“雙反”調查
2月4日,商務部發布2018年第12號和第13號公告,決定即日起對原產于美國的進口高粱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立案調查。本次調查通常應在2019年2月4日前結束,特殊情況下可延長至2019年8月4日,引發市場主體看漲情緒激增。
2017年我國高粱進口總計505.7萬噸,其中進口美國高粱475.8萬噸,占高粱總進口量的94%。對美國高粱進口征收“雙反稅”基本上限制了高粱的進口,而進口高粱對玉米的替代用量將明顯降低,轉而需要消耗國內玉米,減少替代品的供應,無疑是對國內玉米市場的利多消息,但對玉米市場形成實質性的利多時間有待觀察。
參考ddgs的“雙反”政策,可以看出由立案調查到最終征稅的時間流程。2016年1月12日,商務部發布2016年第2號公告,決定對原產于美國的進口干玉米酒糟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同年9月23日,調查機關發布初裁公告,初步認定原產于美國的進口干玉米酒糟存在傾銷,中國干米酒糟產業受到實質損害,并且傾銷與實質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系。2017年1月11日,公布最終裁定公告,自2017年1月12日起,對原產于美國的進口干玉米酒糟征收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從立案調查到最終征稅整整一年的時間,因此對短期的玉米市場價格暫無影響,多是在心態上的支撐,對下一年度的玉米價格或將存在實際的影響。
對進口美國高粱征稅更多是短期心態上的提振,近期無實際的利多情況,且目前國家為了玉米市場控增量減存量、加快消化政策糧食庫存,不會放任玉米價格在春耕前再次沖高,導致玉米種植面積調整成果覆滅。所以,本次對美高粱的“雙反”政策,對玉米而言,很可能會加快臨儲拍賣的進程,將進口替代品的需求轉為消化國內玉米庫存,預計春節前玉米市場價格以穩為主,購銷趨淡,節后玉米價格依舊不容樂觀。
1月份儲備糧源拍賣沖擊市場
元旦期間,國內玉米價格上漲,玉米市場迎來新年開門紅,但1月5日中儲糧網發布山西省玉米競價銷售專場公告。自此,接連報出儲備糧拍賣信息,抑制市場看漲心態。1月份總計拍賣玉米9次,包括山西省3次、內蒙古自治區2次、北京2次、吉林1次、遼寧1次,共計投放玉米糧源29.8152萬噸,成交19.6033萬噸,成交率66%。市場參拍情緒由高漲到降溫,雖然投放數量不多,但影響著市場主體看漲情緒。
2017年儲備糧源公開拍賣是從3月份開始的,今年比去年提前了兩個月,是否臨儲拍賣亦將會提前?按照輪換糧4個月“架空期”推算,1月份的輪出拍賣糧源將在5月前開始輪入收購,若5月后才開始臨儲拍賣,勢必影響輪入進程。市場認為,后續臨儲糧源提前拍賣風險增加,1月份的最后一周,儲備糧源投放信息暫緩,兩場黑龍江省貿易糧源拍賣成交率偏低,輪出拍賣對市場情緒的抑制作用減弱,市場價格窄幅震蕩,尋找新的多空信息指引方向。
來源:糧油市場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