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到夏天,小龍蝦都會在美食圈“c位出道”,“紅”遍朋友圈。小龍蝦學名為“克氏原螯蝦”,其體內蛋白質含量頗高,且富含鎂、鋅、碘、硒等營養物質,此外,其肉質松軟鮮美,因而深受大眾喜愛。
然而,每年夏季,因食用小龍蝦而引起的腹瀉、過敏甚至中毒等事件也時有發生,那么,安全食用小龍蝦需注意哪些事項?日前,貴州省市場監管局發布關于食用小龍蝦的消費提示。
如何判斷小龍蝦污染和新鮮程度?
貴州省市場監管局指出,小龍蝦的污染程度可通過查看小龍蝦腮部的顏色判斷。小龍蝦的腮部是用來呼吸的,水里的雜質都要經過腮的過濾。若小龍蝦腮部發黑則表明小龍蝦生長環境可能不干凈。
小龍蝦的新鮮度可通過查看蝦殼與肉連接的緊密程度進行初步判斷,新鮮的蝦應該是殼與肉連接緊,蝦肉較硬有彈性。
小龍蝦哪些部位不能吃?
貴州省市場監管局表示,小龍蝦的頭部和蝦線盡量不要吃。
小龍蝦頭部含有消化與排泄系統,是吸收和處理毒素以及富集重金屬的地方,也是易積聚病原菌和***的部位。因此,食用小龍蝦時應盡量去除頭部。
蝦線(背部)是蝦的消化道,會殘留蝦的排泄物和未消化的食物殘渣,存在健康風險,建議烹飪前或食用小龍蝦時將其去除。
食用小龍蝦需注意哪些事項?
貴州省市場監管局提醒,食用小龍蝦時應盡量少喝啤酒,因為啤酒中含有維生素b1,可分解小龍蝦中的嘌呤核苷酸,使其在體內代謝成**,有加重**病癥的風險。
烹飪小龍蝦時,在蒸煮前應盡量清洗干凈,刷洗蝦身、腹部、細爪根部,并清除兩腮中的臟東西。此外,烹飪時一定要高溫煮熟煮透,因為小龍蝦體內易聚集**、***和***卵等,需要用高溫進行殺菌滅活,這是保障小龍蝦的食用安全關鍵的一步。
哪些群體應謹慎食用小龍蝦?
貴州省市場監管局建議,過敏性體質人群謹慎食用。據介紹,小龍蝦中富含大量的異種蛋白,這些異種蛋白可直接或間接地激發機體內的超敏反應,刺激細胞釋放出組胺、5-*色胺等生物活性物質,誘發機體產生皮膚反應、胃腸道反應和口腔過敏綜合癥等過敏癥狀。
貴州省市場監管局提醒,如果進食小龍蝦24小時內出現全身或局部肌肉酸痛,排出醬油(茶)色尿等癥狀,應及時去醫院,并如實告訴醫生小龍蝦進食史。
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