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走訪深圳羅湖、福田多家農貿市場發現,淡水魚價格已經悄然上升。昨日福田農批市場的數據顯示,草魚、鯉魚、鯽魚等淡水魚價格上漲,最低也超過了12%。業內人士稱,這股漲價勢頭近期將會持續至休漁期結束。
在福田農批市場水產區,記者看到海魚和淡水魚的購買人群出現“兩重天”。由于南海休漁進入后期,市場銷售的海魚多為冰鮮產品,如馬鮫魚、倉魚和金絲魚等,每公斤都維持在四五十元不等,一些鮮活海產品,量少價格也很貴,比如桂花魚、鰻魚、金倉魚、帶魚等每公斤60~180元不等,約上漲了20%~30%。賣主黃先生告訴記者,休漁期,海鮮耐不住長時間擺放,拿貨較少,生意受到了一定影響。
和海鮮冷淡銷售的場面比起來,淡水魚區的銷售卻要熱鬧得多。據市場負責人介紹,今年南海伏季休漁已進入后期,海鮮的供應緊張,海魚貴了,不少市民都轉向消費淡水魚,這也推高了淡水魚的價格。據市場監測顯示,草魚、鯉魚、鯽魚每公斤分別為13.8元、10元、8.5元,較5月初漲幅高達24%、17.6%、16.9%。
業內人士分析,近期淡水魚價格持續上漲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上市量減少。由于前幾個月包括長江中下游在內的全國大部分地區長達數月缺少有效降雨,水產品產量明顯下降。而近一個月來,許多地方強降雨偏多,養殖區內澇嚴重,又繼續影響了水產品的產量。
二是養殖成本上升。今年以來,汽油、運輸費用以及工人工資持續上漲,其中人工成本較去年上漲20%以上,導致水產品價格提高。
三是豬肉價格的拉動。最近一段時間,全國范圍內豬肉價格連創新高。豬肉價格的高企,使部分消費者減少豬肉的消費量,轉而消費水產品,使水產品的市場供應相對不足,市場價格隨之逐步上揚。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