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貴州等地的旱情拉高了水產品的漲價預期,實際上,早在上個月底,商務部的監測數據顯示,水產品價格已連續12周上漲,草魚、鯽魚、鰱魚等8種水產品平均批發價格整體走高。
記者昨日在義烏農貿城了解到,目前市場上以淡水魚、蝦為主,與上個月相比,本月水產品價格略有下降,海產品則難覓蹤跡,預計要到中秋前后才會慢慢上市。
淡水產品唱主角
昨日的義烏農貿城,雄魚每公斤15元,草魚售價約16元/公斤,小黃魚售價在每公斤38~50元,明蝦售價為24~34元/公斤,螺絲每公斤5元,價格較上月略有下降。“現在市場上的魚、蝦基本都是淡水的,來自周邊的杭州、蕭山等地,也有些來自鄰省的江蘇、江西。今年3月份以來,長江中下游遭遇嚴重旱情,6月份又旱澇急轉,使得產量嚴重下降,貨源緊張,價格就出現了上漲。”經營戶陳永軍介紹說。
到了這個月,隨著本地養殖水產品大量上市,水產品售價也略有回落。經營戶金先生稱,雖然下降的幅度不大,但這只是個開始,天氣涼下來,水產品的需求就會逐漸走低,加上休漁期結束,水產品市場能供選擇的品種也將更豐富,價格應該還會跌一點。但人工、養殖等成本都在增加,今年下半年整體售價估計會遠高于去年同期。
海貨還要再等等
平日里身價不菲的海貨昨日在農貿城難見蹤影,陳永軍說主要是這段時間天氣熱,遠途運輸死亡率高,加上價格高少人問津,商家也就不進了。
從2007年開始,每年的6月1日12時~8月1日12時是東海、南海的休漁期,自6月以來,各大超市的海貨也是以凍品為主。經過為期兩個月的禁漁,蝦蟹等水產品的產量肯定會提高,價格也有望降低。
“相比其他產品,水產品的需求比較穩定,價格主要受供應端影響。往往剛上市的時候,供應量小,價格偏高,隨著供應量增大,價格會逐漸回落。從目前情況看,中高檔的海產品要等到中秋前后,供應量較穩,價格也更親民,那時我們才會考慮進貨。”金先生說,魷魚、鰻魚這一類的中低檔海產品則在本月底就有望上市。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