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瓶貼著外文標簽的葡萄酒,是否就是地地道道的外國貨?近日,一位自稱葡萄酒業內人士的網友“靜聽風的聲音”發帖稱,國內分裝進口葡萄酒有摻假行為,一些貼有洋標簽的葡萄酒其實是國內酒。對此,上海市釀酒專業協會秘書長吳建華也表示,如今市場上的確存在仿冒進口葡萄酒的情況。
網友:洋標簽葡萄酒“摻假”
網友“靜聽風的聲音”在帖子中稱,一些國產葡萄酒在酒瓶上貼了洋牌子后,就搖身一變成了世界名牌。這種“洋葡萄酒”名字和產地都寫著外國的,但實際上可能只是在國內生產出來的灌裝酒,而且沒有經過授權。市民可能花了幾百上千元,買到的僅僅是“冒牌貨”。
對此,有網友跟帖表示,“這是真的嗎?”還有網友戲稱,“看來以后還是喝涼白開,雖然這個檔次沒法和葡萄酒比,但最起碼它是真的呀!”
市場調查:進口葡萄酒標簽不統一
記者來到位于蘭溪路的一家名酒坊看到,市場上進口葡萄酒主要來自法國、意大利、澳大利亞、西班牙等國家,酒的價格也從每瓶幾十元到幾千元不等。一些店主告訴東方網記者,店內的進口葡萄酒都是他們與外國酒莊簽訂長期合同,在當地進行灌裝、貼好標簽后運往上海,然后由銷售公司進行中文標簽貼牌,才能上市。
記者看到,進口葡萄酒的瓶身幾乎都是前后貼著外文標簽,后標簽上還附有中文標識。然而,進口葡萄酒標簽并不統一,一些葡萄酒標明了原產地、生產年份、灌裝地等詳細信息,而一些葡萄酒僅僅標出了原產地和生產年份。是否貨真價實,的確很難做出判斷。
上海釀酒專業協會秘書長:市場上存在“冒牌貨”
吳建華告訴記者,目前市場上的進口葡萄酒主要采取國外灌裝,然后用2升以下的小容器裝瓶進口,或者用2升以上的皮囊、木箱大包裝灌裝,再進入中國灌裝廠進行小瓶分裝。前者為原裝進口,成本較高,后者由于瓶子在國內采購、運輸成本較低,因此價格比原裝的要便宜許多,但葡萄酒的質量也相對會損失。“目前,市場上產地標為西班牙、南美、澳大利亞、美國以及少量的法國酒大多采取大包裝進口,而意大利的葡萄酒幾乎都是原裝進口的。”
那么,消費者該如何分辨原裝進口和小瓶分裝酒呢?吳建華表示,每瓶葡萄酒其實都有兩個產地,一個是釀造產地,一個是灌裝產地,如果兩個產地都為國外的,那么最為正宗。“消費者可以從瓶身標注的信息進行判斷,灌裝產地若為國內經銷公司,則必須在酒瓶上標明。若灌裝產地和釀造產地一致,那么只需標注原產地即可。”
吳建華同時坦言,國產葡萄酒貼牌假冒進口酒的情況確實存在,“有些原價20元的紅酒,貼上洋標簽后,價格可飆升至2000元,是原價的100倍。由于消費者不懂,很容易受騙上當。”此外,在一些餐廳、酒吧,店家也會將國產酒倒入原裝酒的空瓶中銷售,以謀取暴利。
吳建華稱,目前多數消費者購買進口葡萄酒時,只看標簽上的“意大利”、“法國”等字樣,對于具體酒莊、級別、葡萄品種等信息則不太關注。“紅酒品種繁多,消費者很難用肉眼辨認優劣勢。購買紅酒前,要先了解紅酒的一些相關知識,選購時才能更有信心。”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