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布的7月cpi創下37個月來的新高,同比上漲6.5%,漲幅比6月還提高了0.1個百分點。而在此大勢之下,當限價令結束或是約談效果開始松動之時,方便面價格也與食用油一樣,開始嗖嗖地向上漲。
記者昨日獲悉,康師傅與統一已從本月開始對旗下桶裝方便面進行價格調整,影響到終端漲幅在一成左右。雖然超市和批發等渠道均表示已收到調價通知書,但截至發稿時,康師傅官方仍未給本報確認。而統一方面則向媒體表態稱,從不接受有關漲價方面的采訪,而成本管控問題亦屬于商業機密。
桶裝面進入4元時代
“我們尚未收到關于漲價的相關信息,還需要向總部確認。”康師傅新聞發言人陳功儒昨日向南都記者表示。而來自渠道的消息顯示,康師傅與統一已從本月開始,對旗下的桶裝方便面價格進行調整,前者12桶裝出廠價提高2元,終端銷售價格每桶提升3毛,后者經銷商出廠價提高5元,并最終在零售終端表現為桶裝面進入4元時代。事實上,雖然生產商已提價,但零售終端尤其是大型超市素來存貨量充沛,價格提升可能還存在一定時間差,去年家樂福與康師傅“斷供門”事件時,消費者也是后期才知道,貨架上的康師傅產品難覓之時,雙方已僵持半月之久。
記者了解到,去年11月康師傅已將旗下經典袋面系列售價上調10%至2.2元,誘發與家樂福曠日持久的供零大戰,年后又將這部分產品再度提價5%至2.3元。而在今年3月發布財報時,其正式表示計劃在4月上調占方便面銷量30%的桶裝面中大部分的價格,按每單位零售價上調0.5元計,提價約14%。但隨后卻與聯合利華等日化產品一道,被發改委約談,從而在月底緊急叫停漲價計劃。
“堅持”到8月已屬不易
成本素來是企業提價時掛在口邊之語。康師傅早前發布2010年財報時便稱,雖然營業額同比增長31.5%至66 .81億 美 元 ,純 利 同 比 增 長24.4%至4.77億美元,但毛利率卻降低6.2個百分點至28.43%。“原材料及勞工成本的提升使得行業形勢更為嚴峻,計劃資本開支比去年的9.66億美元略減至9.34億美元。”
巨靈信息披露的食品飲料行業零研月報顯示,今年1-6月商超渠道方便面營收同比增長24 .6%。而在6月當月,由于塑化劑問題影響,方便面營收增幅環比下滑,其中袋裝面營收增速跌幅尤甚。在成本壓力不減、營收增幅放緩的背景下,兩強似乎都選擇了提價之路。有業內人士稱,同是3月被發改委約談,4月漲價計劃擱淺,被罰200萬的聯合利華都已率先在5月下旬實現了價格調整,方便面行業與食用油一樣,“堅持”到8月,已屬不易。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