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公布了上半年在飯店內醬油、味精、食糖、食鹽、醬、食醋、辣椒醬、食用香辛料等8類調味品抽檢情況。其中,1件醬油菌落總數不合格;1件蔥伴侶甜面醬和1件甜面醬氨基酸態氮不合格。
今后,上海將加大調味品抽檢范圍,特別是胡椒粉等食用香辛料的抽檢范圍和抽檢頻次。顧振華透露,對于市民最為關注的調味品中食品添加劑的問題,藥監局將加大風險監測,特別是蘇丹紅等非食用物質。
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更正說明
2011年8月12日,經我局政務網公布的《本市餐飲服務環節調味品食品安全監管情況》中超標產品名單有誤。現予更正如下:
1、經核實,2件甜面醬氨基酸態氮不合格,該兩件產品標示的生產企業分別為慈溪市周巷鎮某醬菜廠和慈溪市長河鎮某辣制品廠,標示的生產日期分別為“20101223”和“20100906”,并非“蔥伴侶”品牌。
2、該監測結果屬于風險監測,不屬于監督抽檢和執法依據。
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二ο一一年八月十五日
下附更正的《本市餐飲服務環節調味品食品安全監管情況》
本市餐飲服務環節調味品食品安全監管情況
調味品質量安全列為二類食品的抽檢計劃,本市食監部門每季度對各種供應渠道的調味品組織抽檢一次,按照國家食品安全標準進行檢驗。
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食藥監督部門共對本市各種市售調味品共監測370件,涉及醬油、味精、食糖、食鹽、醬、食醋、辣椒醬、食用香辛料等八類調味品。開展微生物、污染物、添加劑、生物毒素等30多項指標的檢驗。結果367件樣品合格,樣品總體合格率為99.2%。不合格樣品分別為1件醬油菌落總數不合格(檢測值>300000 cfu/ml);2件甜面醬氨基酸態氮不合格(檢測值分別為0.22 g/100g和0.2g/100g)。
8月以來,食監部門在全市范圍內開展餐飲服務環節食品索證索票和臺帳制度專項檢查,其中調味品、食用油均作為重點產品進行檢查,近期還將組織連鎖餐飲單位和中心廚房開展自查自糾活動,督促企業自制產品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加強備案和公示,檢查相關企業采購或使用的調味品索證索票和臺帳制度,打擊假冒偽劣產品。下一步,食監部門還將加大餐飲服務環節調味品的監督抽檢和風險監測,特別調味品中非食用物質和食品添加劑項目。
附表 2010年1月-2011年6月調味品風險監測
品種
監測件數
合格件數
監測指標
醬油
70
69
鉛、砷、黃曲霉毒素b1、菌落總數、大腸菌群、沙門氏菌、志賀氏菌、金葡菌、氨基酸態氮、氯丙醇(4種)
味精
50
50
鉛、總砷、鋅
食糖
70
70
菌落總數、大腸菌群、致病菌、霉菌、酵母菌、總砷、鉛、二氧化硫
食鹽
55
55
氯化鈉、總砷、鉛、碘
醬
31
29
食鹽、氨基酸態氮、總砷、鉛、大腸菌群、致病菌(沙門氏菌、志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
食醋
30
30
游離礦酸、總砷、鉛、菌落總數、大腸菌群、致病菌(沙門氏菌、志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
辣椒醬
49
49
砷、鉛、鎘、汞、亞硝酸鹽、大腸菌群、致病菌(沙門氏菌、志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酸性橙①、玫瑰精①、堿性橙①、堿性嫩黃①、蘇丹紅ⅰ-ⅳ①
食用香辛料
15
15
二氧化硫、氨基酸態氨、亞硝酸鹽、氯化鈉、碘、重金屬(鉛、總砷)、致病菌(沙門氏菌、志賀氏菌、金葡菌、溶血性鏈球菌)、大腸菌群、菌落總數、霉菌、酵母菌、3-氯-1、2-丙二醇、黃曲霉毒素4種、伏馬毒素、赤霉菌毒素3種
合計
370
367
——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