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山東青島產海參一直處于一個尷尬的境地。遠有大連海參的“打壓”,近有威海、煙臺產海參的“威脅”。近日,記者采訪時又了解到,南方海參養殖戶已運用高科技手段打破了海參不適合在南方養殖的“魔咒”,或將進一步分攤市場。“盡管受水溫、鹽度等因素的影響,青島產的刺參品質最佳。但由于諸多因素限制,我市海參養殖發展始終不太理想。
”該海參業資深人士說。我市海參行業將如何破題發展?記者從市海洋與漁業局獲悉,目前我市正在建設我國沿海優質刺參苗種的供應基地和優質商品海參的供貨基地。大力培育海參大品牌打破海參產業“尷尬”局面。“這雖不是第一次提出,可這是我市第一次大規模實施海參行業基地的興建。”有關負責人表示。
南方海參將大肆分攤市場
記者了解到,繼前幾年,青島產海參紛紛被貼上“遼產”的標簽搶占市場之后近幾年,隨著科技手段的發展,南方產海參將再次分攤海參市場。“溫度對海參的生長影響較大。為提高海參的成活率,每到寒冬,養殖戶都會采用把養殖海參運到南方"保暖"的方法;當南方溫度上升至20度以后,海參的生長將再次受到抑制,此時就必須再運回青島使之繼續生長。”嶗山區一養殖戶告訴記者,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南方海參養殖戶已經運用高科技手段破解了在南方養殖海參的高溫“魔咒”。從此,南方常年可大量生產海參,從而沖擊青島海參的市場。“水溫超過20℃,海參就要夏眠,一睡就是100多天,不吃不喝不生長。而目前南方的養殖戶已經用科技手段打破了這個自然規律。這對南方養殖戶是利好消息,可對島城海參市場將是一個沖擊。”海參業一位資深人士預測說,不出三五年,南方海參就會在全國市場一展風采,并進駐青島,成為青島海參的又一個強勁對手。
海參大品牌初展鋒芒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