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馬來西亞政府高官被冒充,有人導演官方新聞發布會挽救燕窩市場一事,在國內和東南亞國家引起了極大震動。連日來,網民進一步曝料:血燕不僅普遍造假。馬來西亞國內估計每年出口到中國的燕窩至少54噸。而中國海關的數據顯示,去年馬來西亞燕窩出口至中國的數量為8.689噸。
200港元可學燕窩造假
廣州一德路批發市場里,記者發現,白燕窩價格每500克從五六千元到七八千元不等,而加工過的“血燕”價格更為便宜,為每500克5700元,約等于1克11元左右,算是低檔貨。
“在馬來西亞,血燕的批發價也比白燕便宜,但是到了中國的零售端,價格倒過來了。”龍標心燕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說。
馬來西亞一些業內人士透露,“血燕”其實是在對白燕窩進行熏制或染色后形成的。在“血燕”制作錄像中,記者看到,白燕窩被擺放在一個盒子里,上下蓋上燕子糞便,然后打開取暖器對整個環境加熱,一周后打開盒子,燕窩就成了“血燕”。
在東南亞當地甚至專門有教授如何給燕窩增重、美化或直接造假的課程,整個課程只需付出約200港元學費耗時一天即可學成,所需工具也只是一種主要成分為木薯粉的膠水粘合劑和豬皮、海藻等原料。
海關查驗燕窩標準不一
據了解,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對于燕窩進口,有明確的質量標準要求,國家強制性標準嚴格限制添加亞硝酸鹽。但記者調查發現,各經銷商出具的出入境檢驗檢疫證明卻不盡相同。
廣東佛山綜合市場,一些銷售人員拿出的燕窩送檢單上,只有甲醛檢驗指標,并沒有亞硝酸鹽檢驗項目。
廈門雙丹馬公司的“血燕”產品,配送至浙江省40余家加盟店,起燕窩產品所檢出的亞硝酸鹽平均達到4818毫克/千克。該公司出具的“出入境檢驗檢疫衛生證書”中,入境口岸為廈門,沒有標明亞硝酸鹽檢測結果。
專家認為,“問題血燕”“飛”進中國市場,存在兩個漏洞,一個是各地海關的標準并不統一;第二,還有大量血燕是走私進入中國的。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