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做過涼菜生意的老板向記者報料,這些看起來色澤光鮮、美味誘人的涼拌菜,可能是用化學物品泡出來的,人吃會影響健康。街頭涼拌菜,原料部分為人造或含添加劑,被稱為"人造菜".對于這些涼拌菜是否是"人造菜",一些攤主直言不諱:真正的海產品和肉價高昂,如果都是"真貨"的話,涼拌菜怎么能那么便宜?
城陽一早市出售的各種各樣的涼拌菜
皮蛋、雞翅絲、豬皮、海帶絲、海蜇皮、涼粉絲、魚皮……近日,做過涼菜生意的老板向記者報料,這些看起來色澤光鮮、美味誘人的涼拌菜,可能是用化學物品泡出來的,人吃會影響健康。街頭涼拌菜,原料部分為人造或含添加劑,被稱為"人造菜".對于這些涼拌菜是否是"人造菜",一些攤主直言不諱:真正的海產品和肉價高昂,如果都是"真貨"的話,涼拌菜怎么能那么便宜?
記者蹲點調查這些"人造菜"的由來,并聯合即墨市質量監督局查獲了一家有問題的黑作坊。
a 涼菜黑屋里造,水溝流出來的全是黑水
涼菜是不少家庭的必備之菜,近日記者了解到,不少涼菜都是小黑作坊里生產出來的,衛生狀況堪憂,又沒有生產資質,屬于三無產品。
近日,記者在島城街頭走訪時發現,無論是農貿市場還是居民小區附近,經常見到銷售涼拌菜的攤位,這些攤位都是流動的小車,三面是透明的玻璃,一面用窗紗圍著,方便顧客自己挑菜,挑完后現場調制。
采訪中記者看到,涼拌菜的種類大致相仿,少的有十種,多的二十多種,包括黃瓜、胡蘿卜、豆芽、生菜等青菜 ,豆腐皮等豆制品,石花菜、海蜇絲、海木耳等海制品,還有木耳、小蘑菇、銀耳等菌類產品。
城陽一家專賣涼菜的個體戶徐女士告訴記者,城陽部分涼菜賣主幾乎都有一部分涼菜是從小作坊進來的。而這些涼菜均來自即墨一家家庭式小作坊,每日生產黑涼菜近千斤,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一些黑水通過墻角的小水溝流出來,散發出臭味,而這些小作坊生產出來的涼菜送往即墨和城陽等地,然后銷給市民。"他們生產的涼菜有花生、黃瓜、腐竹和木耳等,每次都是凌晨開始賣,中午便回到家睡覺,下午三四點出來做。"徐女士告訴記者,這家小作坊生產的涼菜賣得很火,除了在即墨等各大市場外,還送往城陽。"一天生產上千斤沒什么問題".
b 記者探訪受懷疑,聲稱不賣陌生人
14日,記者通過知情人的指點,來到位于即墨文化路北部的一個小村,村里的小屋錯綜復雜,很難找,徐女士也差點迷路。出了文化路,記者一行進入一個小胡同,來到一戶圍著土墻的人家,記者看到墻角的小溝里水不斷地流出,溝內顏色都為紫色。徐女士告訴記者,這就是那個黑作坊。
"那個有土墻的院子里便是賣涼菜的,他們就是從他那兒進的,里面什么都生產,腐竹、花生應有盡有,每到凌晨兩三點就開始賣。"徐女士告訴記者,現在進去很難抓到他們,因為生產時間一般都是在下午三四點。
下午三四點,記者再次來到這戶人家,前后院都圍著土墻,如果不是報料人指點,外人難以想象這里會生產各種各樣的涼菜。一位女子坐在外面,記者詢問能否從這里批發涼菜,女子很警覺,"怎么找到這里來的?"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