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區一處蔬菜種植地前,菜農王明城將從自家地里收上來的豆角放在旁邊的河里洗刷(7月21日攝)。
從田間到餐桌一路“綠燈”
“新華視點”記者 葛如江 姜剛
新華社記者 姜剛攝
豆角、茄子、白菜是百姓餐桌上最常見的蔬菜。然而,這些在陽光、雨露下茁壯成長的蔬菜,更是和農藥一起度過“一生”:一根豆角被“喂”11種農藥,一根茄子一次性混打4種農藥,剛噴過農藥的蔬菜第二天就被采摘下來,運往市場銷售。
“新華視點”記者近期追蹤安徽部分蔬菜從田間到餐桌的全過程后發現,3個流通環節的農殘檢測竟一路“綠燈”,對于蔬菜的農殘檢測,有關部門回應稱既“管不住”又“管不全”。
菜農“想當然”打藥
“現在種菜不容易,三天兩頭要打藥,基本上沒有不打藥的蔬菜。”正在給豆角打藥的合肥菜農66歲的王明城說,這個月基本上是每天一打,不打藥蔬菜就沒有收成。
老王家種了3.5畝豆角,從4月初開始播種,現在即將下市。在不遠處的溝塘邊,記者仔細地數了數,他一共打了包括殺蟲劑、殺菌劑、殺螨劑等3大類11種農藥。其中,殺蟲劑有7種,如點陣氟氯氰菊酯、功卡高效氯氟氰菊酯等;殺菌劑有3種,如田園農博士毒氟磷、中保克毒寶嗎啉胍等;殺螨劑有1種,如噠螨靈。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