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還是這個美好的中秋,但月餅卻早已不是那個熟悉的月餅了。從早期的月餅種類變化、高昂的月餅包裝,到近期的月餅衛生安全和月餅券暴利,越來越多的目光聚焦在這原本賦有美好寓意的小小月餅身上。一條條曝光新聞讓它“皎潔”的美好不經意間變了模樣。
月餅價格“高燒”
細心的消費者也許已經發現,今年的月餅價格和去年相比有所上漲。“今年月餅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漲5%至10%,個別品牌因為減少了外包裝的投入,上漲不明顯。”一些月餅專柜的導購員對記者說。
月餅漲價的主要原因很大一部分來自于生產成本的上漲。據了解,今年全國農副產品的漲價幅度很大,面粉同比上漲11%,食用油零售價也由原來的115元/5升提高到118元/5升,國內白砂糖價格更是創歷史新高。“樓外樓”的一位廠商代表說:“成本上升了,價格肯定也要漲。”此外,人工費、包裝成本同樣推高了月餅價格。
食品安全“歸真”
在過去,月餅市場每年都可以看到新成員。但今年記者卻發現,月餅品種多以傳統餡料為主,很多新品種沒有了身影。
在滬上大型的超市里,許多市民也開始傾向于挑選筒裝的蘇式月餅。導購人員表示,今年的月餅以椒鹽、蓮蓉、蛋黃、豆沙為主,去年出現的一些“保健類”、“美容類”、“營養類”月餅基本不銷售了,特別是水果月餅很多品牌都停止生產了。
記者從紹興縣亨達食品廠了解到,今年該廠大大減少了水果餡料的月餅產量,而主要生產蓮蓉和蛋黃餡,據說紹興的許多月餅生產企業都是類似的生產安排。紹興市咸亨大酒店餐飲部的一位工作人員表示,今年該酒店的月餅禮盒也注重傳統口味,這主要是受到月餅生產的一些客觀限制,而且從實際銷售情況來說,紹興老百姓比較熱衷購買傳統口味的月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