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環境衛生署(食環署)食物安全中心(中心)今日(八月二十六日)公布香港大學五月至七月份的上水屠房豬只流感病毒監測結果。在約一千三百個豬只樣本中,并沒有發現人類豬型流感(甲型流感h1n1)病毒,但有十六個于六月及七月抽取的樣本發現含h3n2豬型流感病毒,而這病毒帶有人類豬型流感病毒基因。
中心發言人說:「有關監測計劃去年初亦曾在豬只樣本中,發現h1n1豬型流感病毒帶有人類豬型流感病毒基因的情況,而多個國家和地區也曾有類似的發現。」
負責今次監測計劃的香港大學裴偉士教授認為,這種含人類豬型流感病毒基因的h3n2豬型流感病毒,應該不會對人類健康構成重大威脅或影響食物安全。
發言人說:「由于人類豬型流感病毒已在人類廣泛傳播,亦有豬只受該病毒感染,故此,今次再次在豬只樣本中的發現,實非意料之外。香港大學正進行進一步測試,以了解這種病毒的特性。」
他補充:「食物安全中心會繼續留意香港大學有關豬只流感病毒恒常監測計劃的報告,并會定期公布監測結果。如監測結果對公眾健康有重大影響,中心會即時公布。 」
食物安全中心一直協助香港大學有關研究人員每個月兩次到上水屠房抽取豬只血液、咽喉及鼻腔樣本進行化驗,以監察流感病毒在豬只的情況。
世界衛生組織、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及聯合國糧農組織指出,進食經妥善處理及煮熟的豬肉及豬肉食品,并非感染人類豬型流感的途徑。市民進食經煮熟至中心溫度達攝氏七十度或以上的豬肉及豬肉食品是安全的。
發言人表示,所有從內地進口的活豬,均來自認可的注冊養殖場,并附有內地有關當局簽發的動物衛生證書,證明健康狀況良好。
他說:「食環署會在邊境管制站檢查動物衛生證書及入口豬只健康狀況;所有入口和本地活豬進入屠房后,亦需經過宰前和宰后的檢驗檢疫,檢驗結果合格的方可供應市場,供市民食用。」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