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要在餐廳要喝一杯真正意義上的“飲料”只能說是想法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于是有人嘆息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很嚴重,而其實“勾兌”飲料國外也有。
英國《每日郵報》29日報道,英國健康組織“兒童食品運動”的調查報告《軟性飲料,強力推銷》證實:英國很多兒童果汁飲料,只含有5%的果汁,有的甚至一點果汁都沒有。更糟糕的事情是,一些果汁飲料中添加了大量的糖分。(都市快報)
同時對于東來順勾兌果汁一事,有網友調侃的寫一幅對聯,上聯:一家人全聚德(得)點套餐。下聯:有朋自東來順兌果汁。橫批:老字不號(好)
剛經歷的味千的“骨湯勾兌門”;肯德基、永和豆漿的“豆漿勾兌門”和海底撈“骨湯和飲料的勾兌門”,幾個“勾兌門”讓大家知道“濃縮”不一定是“精華”。
不過回頭再來看看這一個個的“勾兌門”,不免讓人覺得奇怪,“dq”的冰淇淋還不是一樣買的火爆,味千的“勾兌骨湯”不是一樣有人在吃,kfc的豆漿不是一樣在高價售出。這次“東來順”的“勾兌門”,不知道會不會也像其它店一樣如此幸運呢?
但前面的幾個事件的發展結果來看,“勾兌”似乎成了理所應當,成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換句話說,就算我們知道了這些飲料不是真正意義上鮮榨的,或者是勾兌的,當我們由一開始的憤怒拒絕到淡然默認再到“其實不是很危及健康,喝點也沒關系”。而正是這種“寬容”恰恰助長了食品安全問題的滋生。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