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黃渤海為期三個月的伏季休漁結束,市場上鮮活水產品的供應量開始大幅上升,然而由于今年開海時間與中秋節“撞車”,市場上的海鮮價格不降反漲,有些高檔水產品價格漲幅甚至在50%左右。
1日,記者來到市區最大的水產品批發零售市場環海農貿城,與前段時間相比,市場上銷售的多為鮮活水產品,貨攤上擺滿了鲅魚、黃花、偏口等新鮮魚類,冷凍海貨少了很多。據一位商販介紹,自前段時間對蝦開捕以來,市場上的鮮活水產品逐漸增多。
盡管開海后,市場上的鮮活水產增多,但市場價格卻并沒因供應量的增多而下降,反而有上升趨勢。據市場管理一位管理人員介紹,鲅魚、黃花、偏口等,與開海前相比,價格相對穩定,而比較高檔的水產品則漲幅很大。“如大牙偏,前幾日冷凍的每斤售價為30元,開海當天,冷凍的也漲到每斤60元,整整翻了一番,新鮮的則每斤80元。”此外,螃蟹也是一天一個價,半斤左右大小,開海前一天售價為50元/斤,開海當天則漲到每斤60元/斤。
供應量增多,海鮮價格緣何不降反升?環海農貿成市場管理單位一位孫姓工作人員稱,開海與中秋節的“撞車”或是主要原因。隨著中秋節的來臨,市民走親訪友所青睞的高檔魚也是“水漲船高”。“盡管開海,但大型船只捕撈回岸還需要時間,海鮮價格預計在中秋后才能回落。”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