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實驗室正對記者送檢的海水晶進行檢測分析。 記者 苑菲菲 攝
8月26日,本報c04版刊發《非食用海水晶泡海鮮,安全嗎》,介紹了許多商戶用被稱為“魚蝦興奮劑”的海水晶泡海鮮的情況。為了探究海水晶是否安全,記者委托煙臺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實驗室進行了檢測分析。
1日,煙臺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實驗室檢測結果顯示,記者送檢的海水晶若嚴格按照配比方法來養殖海鮮,對人體沒什么影響。但若超標或直接食用,其中的鎂鹽會造成人智力低下和消化道粘膜破壞。
8月29日,記者將購自農貿市場的海水晶送至煙臺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實驗室。1日,經過幾天的檢驗,這袋海水晶的成分分析完畢。
分析結果顯示,送檢的100克海水晶中,氯化鈉含量為64.08%,氯化鎂12.17%,硫酸鎂16.59%,氯化鈣2.59%,氯化鉀2.46%,碳酸氫鈉0.64%,溴化鈉0.27%。此外,送檢的每公斤海水晶中重金屬汞、鎘、鉛、砷的含量≤2毫克,氟小于等于5毫克,均在安全范圍之內。
“海洋生物都有一個自身代謝的能力,如果嚴格按照生產廠家要求的配比比例來養殖海產品的話,對人體是沒有什么危害的。”煙臺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賀君說,目前市面上的海水晶雖然產自不同廠家,但成分基本一致。區別在于總鹽的含量不同,再就是有些海水晶鎂的含量,要比行業標準高。
賀君同時強調,海水晶雖然可以安全用于養殖,卻不代表產品本身是安全的。據介紹,海水晶中的鎂鹽可對人體神經傳導系統造成損害,使人產生智力障礙。此外,還會破壞消化道粘膜,引起消化不良等反應。
“生產一噸海水晶的成本只有200元,而生產一噸食用鹽卻需要2000元,如果有人在食用鹽中摻雜海水晶,那后果是很嚴重的。”賀君說,在用海水晶配比海水的時候,千萬不可過量,也不能直接食用。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