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記者 岑嶸 綜合報道 中秋佳節臨近,相信今年不少人在品嘗月餅時,會感覺不那么“甜蜜”了。這是因為,以往很多人沒有留心到的“月餅稅”被媒體曝出,很多人第一次了解到,原來以為是單位“純福利”的月餅,也要繳稅,收入正好在臨界點的職工,可能為一盒300元的月餅要多掏幾十元的個稅,感覺當然“不爽”。近日,財稅專家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稅務部門對月餅等單位發放的實物征稅是依法辦事,如果市民覺得發月餅繳稅不值,單位不如直接發錢來得實惠。
稅務部門回應稱,個人應納稅所得,包括現金、實物和有價證券等。其中對于企業從福利費項目支出給員工的錢,若是用于某些職工困難補助的就免稅;若是人人有份,且是為提高員工待遇的就不屬于免稅范圍。月餅顯然屬于用于提高員工待遇的福利,所以應該繳納個稅。
“月餅稅會影響個稅起征點,但影響很小。”相關負責人說,一盒月餅的價格通常也就在幾十元至幾百元之間,總體看對個人收入的影響不大。
稅務:“月餅稅”征收合法
專家:月餅征稅法理上沒錯
“月餅稅”實際上并不存在,真實的稅種是個人所得稅。中央財經大學稅務學院副院長劉桓告訴記者,根據《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十條,個人所得的形式,包括現金、實物、有價證券和其他形式的經濟利益。所得為實物的,應當按照取得的憑證上所注明的價格計算應納稅所得額……
因此,無論是單位派發的月餅,還是元宵節發的元宵、端午節發的粽子、夏天發的茶葉,包括勞保用品或雞蛋、帶魚等,都屬于“實物”形式的個人收入,按照我國稅法相關要求,都要繳納個人所得稅。由于普通消費者對稅法原則不清楚,導致很多人無法接受這樣的事實。其實,稅務部門只是依法征收,而且已經征收多年了,劉桓說,“月餅征稅法理上并沒有錯”。
“發放月餅,單位領導主要考慮是有個過節的氛圍。”一家公司財務人員告訴記者,其實,一般內資企業單位購入月餅,單位不僅要繳25%的企業所得稅,而且費時費力,職工個人還要負擔個稅。“如果將買月餅的錢作為過節費下發員工,員工的個稅雖然不能省,但單位省了一筆企業所得稅,也可以避免月餅大搬家,造成浪費。”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