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警方近日成功偵破公安部督辦的特大非法使用地溝油制售食用油案件,抓獲犯罪嫌疑人20名,查扣地溝油694噸。警方稱,這是一條從采集、粗煉、倒賣、精加工到銷售的完整地下產業鏈,涉及浙江、江蘇、山東等多個省份。警方透露,694噸地溝油或許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地溝油已經返回到了老百姓的餐桌上。這真是一條讓人不寒而栗的信息。或許我們之中的每一個人,都在不知不覺中嘗過了地溝油。
都說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天天講,可是問題食品卻天天被曝光。僅地溝油一項,有專家預計,我國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溝油就有200~300萬噸。而中國人一年的動、植物油消費總量大約是2250萬噸。這就意味著,每吃10頓飯就有可能碰上1頓地溝油。數量之大令人震驚,同時不禁讓人反思:這些地溝油究竟是怎樣流入市場的?
地溝油的危害人盡皆知,但仍有人鋌而走險,背后缺少不了利益的驅使。有專家稱,餐飲業的餐廚垃圾中提煉1噸地溝油,成本僅300元左右,平均掏一桶油就能掙上七八十元,一個人通常每天能掏4桶。回收提煉之后,就算只按食用油市場價格的一半出售,每月也能賺1萬多元,相當于高級白領的收入。難怪乎,有那么多的黑心人,無視法律法規、不顧他人的安危去干昧心事。
地溝油流入餐桌,監管部門的缺位難咎其責。地溝油從下水道的垃圾開始到粗煉、運輸、制成食用油再到市場,從中有城管、工商、質監、貿易、公安、衛生、交通等多個部門在管。但看似誰都在管,其實誰也沒管。這就是時下中國典型的體制弊端,多頭管理、行政交叉卻偏偏留出了監管真空,給不法分子有機可乘。
此外,地溝油檢測難也是造成監管難的一個重要原因。據寧波警方介紹,地溝油制成食用油后,僅從肉眼上看,根本難以區分。而當前國內檢測技術落后,沒有統一標準,即使是當前國內最為專業的檢測設備,也只能檢測出制造工藝較差的地溝油。但當前地溝油制成食用油的技術越來越高明越來越專業,幾乎已經到了以假亂真的地步了。檢測跟不上,一切監管都是空話。
值得慶幸的是,寧波警方近日偵破的這起非法使用地溝油制售食用油案件已經引起了公安部等相關部門的高度關注,相關部門計劃聯合行動,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來遏制地溝油現象。效果如何,我們拭目以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