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片生長旺盛的棗林,都是野酸棗嫁接大棗的改良品種,抗旱高產、營養價值高,今年又將是一個豐收年,就等著借大棗文化節向全市人民獻禮了!”北京懷柔區橋梓鎮大棗合作社的鮑品賢指著他的棗園高興地說到。他最初利用野酸棗嫁接當地的大棗,修成的“正果”的大棗每年都為他帶來可觀的經濟收入。
幾年來,懷柔區橋梓鎮黨委、政府因勢利導,積極抓好大棗產業發展,并迅速出臺了相關的獎勵政策。在鎮政府政策的鼓勵下,全鎮有上千戶農民上山嫁接大棗。野生酸棗嫁接大棗的同時,橋梓鎮還聘請區園林綠化局的技術專家到樹下為農民進行棗樹栽培管理培訓,先后在嫁接、病蟲害防治、冬季剪枝等關鍵栽培管理環節上進行重點培訓。
經過幾年的重點建設,目前橋梓鎮已建設優質大棗基地3萬畝,其中可采摘面積2萬畝,包括尜尜棗、冬棗、梨棗、金絲棗等100多個品種,年產量超過150萬公斤,具有甜脆的特點,品質極佳,被譽為“京郊大棗第一鎮”。其中被評為中華名果的尜尜棗是橋梓鎮獨有的傳統名優果品,因形似小孩玩耍的“尜尜”而得名,個大味甜,明朝時曾作為皇室貢品。每年的金秋時節,橋梓鎮的棗林中串串“瑪瑙”都掛滿枝頭,吸引著四方來客。棗農們也借著橋梓的大棗文化節和“棗產業”的良好發展勢頭賺得盆滿缽滿。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