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三亞9月2日報道:(記者王成誠)本報2日刊發《月餅小作坊藏身茶店民房》的報道后引起各界廣泛關注,記者采訪獲悉,由于目前我省并未針對小作坊出臺具體的管理辦法,月餅小作坊的監管成了難題。對此,有關人士表示,有關部門應迅速彌補制度上的空白。
監管辦法未出臺
據介紹,月餅生產銷售所涉及的部門較多,在市場流通環節屬于工商部門分管,在餐飲店內流通則屬于食品藥品監督局管理,而核發生產資格環節則屬于質量監督局管理范疇。
此外,由于法律法規上的空白,也使得小作坊處于監管難的窘境之中。新《食品安全法》規定,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活動,應當符合本法規定的與其生產經營規模、條件相適應的食品安全要求,保證所生產經營的食品衛生、無毒、無害,有關部門應當對其加強監督管理,具體管理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依照新食品安全法制定。
三亞市質監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我省尚未針對小作坊制定出相關的管理辦法,具體界定小作坊的標準、什么標準下應當對小作坊進行整改、什么標準下進行取締等等一系列問題需要明確和界定。
三亞正規廠家月餅產量少
三亞正規月餅生產企業僅有13家,三亞本地所產的月餅僅占當地市場份額的10%。三亞金子月餅坊負責人表示,每年三亞市面上都有數十個品種的月餅上市,高端產品主要用于送禮,這些月餅主要由外地廠家生產,而本地生產的月餅多供市民自家過節消費,價格低廉,每盒月餅售價多在百元以下。因為本地企業資金實力有限,難于與外地廠家競爭。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