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拿出的彩色大米樣品。
在人們的印象中,大米一向是乳白色。不過,昨天記者在蘇州相城北橋街道漕湖生態區采訪時,卻意外發現,今年該生態區有個"彩色稻米"試驗區。金秋十月收割后,將生產出"黑、黃、綠、紅"四種顏色的彩色大米。據悉,這種彩色大米可以預防或減輕甚至控制各種慢性病的發生。
試驗區可產四種顏色大米
昨天上午,在蘇州相城北橋街道漕湖生態區,記者看到,大片水稻種植區里稻穗低垂,蟲鳴聲聲,一片豐收在望的景象。不過,在那水稻種植區里,有四片"異象"--其長勢明顯比一旁的水稻田要"興旺發達"很多,特別是"個頭",要比旁邊的水稻高出三分之一,枝干和葉片也大很多,而顏色也比其他水稻深很多,呈墨綠、深綠等顏色。
據漕湖生態區技術管理員顧金華介紹,這就是他們今年種植的"彩色稻米"試驗區,一共種植了60畝左右。據悉,這批"彩色稻米"大約在今年11月左右收割。經過翻曬、機器碾壓之后,將分別產出紫黑色的"黑糯米"、米黃色的"香糯米"、綠色的"綠胚米"、甚至肉紅色的"紅香玉胚米"等四種"彩色大米".
產量只有其他水稻的三分之一
對于這些"彩色大米"的神秘身世,顧金華表示不是十分清楚,只知道是從上海一家農業研究所引進的,聽說,這些"彩色大米"用處很大,可以治病。不過,這些外表看起來很"健壯"的水稻,卻很"脆弱",容易被風吹倒。"照顧這些水稻是需要花大量的心思的,要像照顧孩子一樣,細心呵護。"
顧金華向記者介紹,雖然這些水稻病蟲害一般,但由于"個頭"要比一般的水稻高,容易被風吹倒,加上稻谷不夠飽滿,畝產量比較低。"現在水稻一般都要1600斤/畝左右,但這些彩色稻米畝產量大約六七百斤。"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