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取水井塌方未及時更換水源地 溴酸鹽實測值超標準7倍
內蒙古景友“沙漠水”成致癌水
近日,6種瓶(桶)裝飲用水被檢測出含有高濃度的致癌物“溴酸鹽”,哈藥六廠等知名企業生產的“純中純”弱堿性飲用水、內蒙古“景友”沙漠優質水榜上有名。
其中“景友”公司明知取水井水質發紅,卻未及時更換水源地,試圖加大臭氧濃度滅菌,致溴酸鹽超標。
沙漠水躥紅后被曝致癌
鄂爾多斯市景友鴻鵠礦泉飲品有限責任公司2007年才成立,但通過大打“沙漠牌”,重金宣傳和包裝“景友”沙漠優質水,短短幾年就名聲遠播。這家企業聲稱其產品來自北緯40度世界公認的牛奶和礦泉水的優質生產帶,是一種偏堿性的“純天然沙漠水”。
記者調查發現,除了“概念水”的包裝,“景友”沙漠水之所以快速“躥紅”,還因為它擁有多重光環:一度成為內蒙古自治區兩會、第十一屆全運會乒乓球項目、第十一屆亞洲藝術節等重大活動的“唯一指定用水”。為此,“景友”沙漠水的安全和品質曾讓消費者“深信不疑”。
然而,正當“景友”沙漠水準備進軍全國市場之時,卻陷入“致癌水”危機之中。
水質變色水源地卻不換
9月2日,記者來到這家公司時,企業正處于“停產整頓”狀態。此前,經國家質檢總局抽檢發現,一個批次的“景友”瓶裝水被檢測到的溴酸鹽實測值為標準值的8倍之多。
神奇的沙漠水生產工藝并不復雜:從200米井下抽水直接送入原水罐,再通過石英砂、活性炭將原水中的雜質濾掉,過濾后經過臭氧滅菌進入儲水罐,最后進行灌裝。“溴酸鹽超標主要出在工藝老化問題上。”鄂爾多斯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副局長陳繼明分析了“沙漠水”變“致癌水”的主要原因。
“景友”公司董事長劉冬青承認,今年初公司取水井中間發生塌方,出現水質發紅現象。當時為了生產需要,并沒有及時更換水源地,而是采取延長水處理沖洗時間、加大臭氧濃度的辦法控制微生物,沒想到會導致溴酸鹽含量超標。
新國標管不住溴酸鹽超標
溴酸鹽被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定為“2b級”的潛在致癌物。我國在2009年10月開始把溴酸鹽列入飲用水監測項目,規定溴酸鹽含量最高不超過0.01mg/l。然而,“新國標”實施兩年多來,并沒有管住溴酸鹽超標問題。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