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中秋,月餅自然是當仁不讓的主角,在各種禮品大戰中拔得頭籌。然而今年中秋,月餅卻遭受了冷遇,人們似乎對華而不實價格又高高在上的月餅失去了興趣,轉而把目光投向了其他禮盒。從中秋前夕各大超市的銷售情況看,水果、雜糧、干果特產、雞蛋等價格適中又實用的各種禮盒的銷量明顯壓過了華而不實的月餅。
月餅要走下坡路?
今年月餅的地位大不如前了,雖然擺放在超市的顯眼位置,但和往年比,今年月餅無論是從品牌數量還是所占面積都明顯減少。如果不是特別留意,還很容易讓人“一晃而過”。
不僅整體品牌數量減少,月餅的受關注度也在降低。以往中秋,月餅專柜前總會人來人往,月餅促銷也是熱火朝天。然而今年,記者幾次探訪發現,月餅專柜前都很冷清,前來咨詢購買的消費者不多。
“今年月餅銷售不如往年。”一家超市的負責人搖搖頭說,“可能是因為月餅品種比較單一,而其他禮盒選擇性較大,價格也較多樣化。”
業內人士表示,人們消費理性回歸,月餅也應回歸它的本來面目。
各種禮盒殺入市場
的確,相比月餅,其他禮盒的銷量卻是成倍增長,總銷售額已經壓過了月餅。
在北國超市新百店記者看到,以紅棗、核桃為代表的本地土特產禮盒,以笨雞蛋、雜糧、食用油為主的居家生活型禮盒,以咖啡、峰蜜、紅酒為代表的飲品類禮盒,以及各種肉食禮盒、水果禮盒等占了超市相當的“地盤”。
在北國超市先天下店,以美國李子、奇異果、木瓜、葡萄等組成的水果禮盒,強勢挺進了中秋禮品大軍。在家樂福保龍倉超市,很多高檔的糧油米面也穿上了節日“禮服”。
“今年各種禮盒賣得特別好。像雜糧禮盒、大棗等土特產禮盒、雞蛋等農產品禮盒等都非常暢銷。相比之下,月餅倒是沒有往年賣得好。”北國超市懷特店總經理劉輝分析說,這應該與這幾年消費者的消費觀念越趨理性有關,導致送禮的檔次和結構也發生了變化。大家更愿意買些實用型和健康型的禮品作為中秋送禮,像大棗、食用油、大米、水果等,都是既實用也不失面子的。
來源: 燕趙都市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