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眼下嚴峻的價格形勢,廣東正在運用各種政策工具應對。今日,廣東省委常委、副省長肖志恒將參加民生熱線,向公眾介紹廣東穩物價保民生的三項建設情況。此前,省物價局圍繞三項建設,起草了應對農副產品價格異常波動的管理辦法,將對糧、油、肉、禽、蛋、菜等六類家常農副產品價格設置警戒線。一旦這些農副產品漲價幅度超過臨界值,將會被"亮燈"并采取強制措施穩定價格。
設價格預警信號燈
為充分發揮蔬菜大棚、冷藏設施和平價商店防范、應對農副產品價格異常波動的積極作用,保持農副產品價格基本穩定,省物價局起草了《關于運用蔬菜大棚、冷藏設施和平價商店防范、應對農副產品價格異常波動的管理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簡稱《辦法》)。
《辦法》設置了農副產品價格異動防范機制和應急處置機制。其中,在應急處置機制方面,創設了農副產品價格預警信號燈管理制度,農副產品價格警情級別分為正常、黃色警情和紅色警情等3個等級,分別用綠燈、黃燈和紅燈等三類信號燈標示。綠燈為正常;顯示黃燈,可認定該商品價格出現異常波動,影響或者可能影響群眾基本生活;顯示紅燈,可認定該商品價格出現明顯異常波動,對群眾基本生活有較大影響。
《辦法》以政府價格主管部門2007年-2011年上半年的相關價格監測數據為主要依據,對六類家常農副產品設置亮燈條件。例如,當豬肉、雞肉、雞蛋零售均價旬環比漲幅超過3%,且旬定比漲幅超過20%,則亮黃燈。
據初步測算,如按目前設定的亮燈臨界值,2007年-2011年上半年,食用油、豬肉、雞肉、雞蛋和蔬菜亮黃燈的次數分別為2次、4次、2次、2次和5次;食用油、豬肉、蔬菜亮紅燈的次數分別為9次、3次和5次。
亮"紅黃燈"將采取措施
當亮黃燈時,價格主管部門應當最遲在亮黃燈的次日制定具體處置方案,而亮紅燈時,必須在當日作出處置。具體包括,做好蔬菜大棚、冷藏設施和平價商店對接工作,調運相關農副產品投放市場,約談相關經營者保持農副產品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等一系列措施。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