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報訊 從7200元/噸起步,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就漲過8000元/噸,白糖猛烈的漲勢再度被冠上 "糖高宗"的高帽。然而好景不長,從8月下旬開始,在進口糖、國儲糖的不斷打壓下,糖價一路下滑,青島一些批發商因為高價進、低價賣而月賠20萬。昨日,國儲糖再度拍賣,拍賣均價繼續走低,批發商張凱(化名)直言,"賠怕了,一定得少進。"
追高價一次進貨400噸
張凱是島城一家糖業商貿公司的老板,在這行摸爬滾打了四五年,深諳白糖貿易的風險性,不過,遇到此次過山車式的行情,他也沒能逃過虧損的命運。"期貨、電子盤、現貨……白糖交易的方式太多了,投機炒作的方式也多,所以價格天天在波動,或許一夜大賺,但稍不留神也會大虧。"張凱說,今年白糖這波行情是從5月底開始起步的,兩個多月的時間,提貨價就漲過了8000元/噸,在青島的市場批發價達到了8200元/噸,當時整個國內市場都很瘋狂,因為連續幾次的國家儲備糖拍賣都沒能壓住糖價的漲勢,加上國際糖價的瘋漲,業內極度樂觀地看高8500元/噸。其實那時的糖價泡沫已經很明顯了,但眼見白糖價格一天高過一天,張凱陷入沖動之中。于是從7月下旬開始,他每次進貨都會加大進貨量,"以前進貨謹慎,一次就進一二百噸,后來有點賺紅了眼,干脆一次進400多噸。"
高買低賣虧了近20萬
事實上,張凱一個月的白糖銷量僅為1000噸左右,一次性拿400多噸也是為了低進高拋多賺點。但就是這些高價白糖讓張凱賠了一大筆。"正好買在高位上,8月中旬從廣西那邊進的,提貨價為8050元/噸,而提回來的第二天糖價就開始跌。"當時,包括張凱在內的多數批發商都認為這是個小震蕩,10元/噸的跌幅不算什么,加上張凱當時手里還有不少現貨,就沒有急于出手這批高價糖。僅隔幾天,國家年內第八次拋售儲備糖,張凱又匆忙地去日照糖廠搶了400噸儲備糖,提貨價是7880元/噸。加上零打碎敲的幾次進貨,最高峰時張凱手里的高價糖足有上千噸,經過幾家食品加工企業的消化,現在還有近400噸的存貨。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