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餅炒辣椒?”沒錯!這兩天,福建師范大學食堂的這道“特色菜”,已經在微博上被轉瘋了。導報記者昨日經過實地采訪,證實確有此事。不過,食堂負責人稱這道菜是用辣椒、青椒、黑木耳等“涼拌”月餅,并非炒月餅,烹飪方法是從報紙上學來的。烹飪專家則表示,不贊成這種做法。(9月20日東南網)
原來“月餅炒辣椒”其實是“涼拌月餅”,不過,“月餅炒辣椒”著實讓福建師大火了一把,先來看一個調侃的段子:“廈大:我是全省最好的大學;師大:我有辣椒炒月餅。福大:我是211高校;師大:我有辣椒炒月餅。華橋:我從屬部級;師大:我有辣椒炒月餅。醫大:我有空調;師大:我有辣椒炒月餅。工程沉默,閩江沉默,中醫沉默…農大表示想弱弱地問一句:師大還要不要買辣椒?”
這個段子確實搞笑,但對于這個“月餅炒辣椒”,我們不能止于哂笑。它其實暴露出了一個為廣大公眾所忽視的月餅去向問題。不難發現,每逢中秋節過后,原本在超市賣場里占據一大片貨架的月餅竟然一夜之間消失得無影無蹤。人們不禁要問,這些下架的月餅流向何處?過了保質期的月餅又是如何處理的?
大多數公眾對此一無所知,很多人擔心下架的月餅會被“回爐”,被不法商家利用,從而回流到餐桌。這不,人們的擔心得到了驗證,福建師大就“天才”地發明了涼拌月餅,擺到了大學食堂,成功回收利用了剩下的月餅。
這暴露出相關部門監管的缺位。下架的月餅到底應該怎樣處理?如何保證月餅不被回收利用?面對公眾的這些擔心和疑慮,相關職能部門并沒有及時站出來,發生權威的聲音,消除公眾的擔憂;也沒有對下架的月餅的處理制定什么規范和采取什么監管措施,這種缺位無疑是相關部門失職的表現。
當下,相關部門習慣了“事后監管”,也就是在出事之后才重視和處理相關問題,這種馬后炮似的監管是落后的,也是于事無補的。因此,相關部門應當未雨綢繆,做到“事前監管”,將問題消除于萌芽狀態。就這個月餅回收問題,如果非得在出事之后才開始重視和整頓,那么可能受害的不僅是公眾,更有日益式微的政府公信力。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