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過度包裝。朱慧卿
中秋節剛過沒多久,國慶節又要來了。這段時間,不少網友在網上“曬”起各式各樣的豪華禮品包裝盒。有人感嘆,如今的節日真是過得越來越奢侈了。
近年來,過度包裝現象越發普遍,涉及茶葉、名酒、保健品、化妝品等諸多產品。很多產品的包裝用到了紙、木材、塑料、皮革、金屬、絲綢、水晶等多種原料,里三層外三層,甚至還出現了純銀、純金的包裝。
《人民日報》今年6月的一篇報道曾披露,目前我國50%以上的商品都存在過度包裝問題。我國城市生活垃圾里有1/3屬于包裝垃圾,占到全部固體廢棄物的一半,年廢棄價值高達4000億元。而這些包裝垃圾中,一半以上都屬于過度豪華包裝,我國已成為世界上過度包裝問題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所謂過度包裝,是指包裝的耗材過多、分量過重、體積過大或成本過高,遠遠超出產品包裝的基本需要。仔細分析,可謂有百害而無一利。
首先,過度包裝會制造大量垃圾,污染環境。據國際食品包裝協會統計,以北京為例,每年產生的500多萬噸垃圾中,各種商品的包裝物約有150萬噸,其中有100萬噸為可減少的過度包裝物,因過度包裝造成的垃圾處理費每年就高達3億多元。
其次,會導致大量資源浪費。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專家徐海云算過這樣一筆賬:以襯衫為例,目前我國一年生產襯衫約12億件,其中8億件是盒裝,8億只包裝盒需要用紙24萬噸,如果以直徑10厘米的大樹為標準,每7棵樹可以制1噸紙,8億只包裝盒就相當于要砍伐168萬棵大樹。也就是說,僅襯衫一項,消費者一年就“穿”掉一大片森林。而包裝襯衫所用的紙盒,在全部商品包裝中只是九牛一毛。
面對過度包裝產生的巨大資源消耗,我國的包裝垃圾回收利用率卻一直沒有顯著提升。國家發改委發布的統計數據表明,在每年數量驚人的包裝廢棄物中,除紙箱、啤酒瓶、pet瓶(一種塑料材質的瓶子,廣泛應用于生活用品、日化包裝等領域——編者注)等回收情況稍好外,其他產品回收率相當低,整個包裝產品的回收率不到20%。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