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假日,后海河水里的“原著魚”迎來了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這里幾乎每天都有放生者,上萬斤的鯽魚、鱔魚被放生到后海中,致使水中魚的數量激增。雖然放生是做善事,但放生之后,后海的“漁夫”多了,死魚也多了。
同一時段數撥放生者
昨日清晨,在后海宋慶齡故居前碼頭處,幾位中年婦女舉辦完儀式之后在岸邊放生。而在東側的楠書房前的岸邊,一些善男信女也在舉行儀式,他們面前擺著17只黑色塑膠袋,看起來很是壯觀,一旁的人說,里面全是一會兒用來放生的魚。
儀式結束之后,幾個年輕小伙邁過漢白玉護欄,將塑膠袋打開,倒向水中。一條條白花花的鯽魚沖進水里,有的由于憋得時間長,入水就翻了白肚,而鱔魚、泥鰍在水中像蛇一般消失了。有的塑膠袋中裝的是魚苗,一袋里足有五六百只,幾個小伙子忙活半天才將所有魚放生完畢。據放生者說,每袋的魚約30斤左右,一次放生量高達500多斤。
“漁夫”假期很忙碌
放生的人前腳剛走,等待多時的“漁夫”立即趕來,只見他們手中拿著撈網、矛鉤等捕魚工具,轉眼間就聚了十來人。每人各顯“神通”,向剛下水的魚下手。不一會兒,能干的“漁夫”就抓了十來條鯽魚,騎著自行車滿意離開。“這幾天收獲都不小,過節有魚吃了。”一名男子說。
另一名男子告訴記者,外來的魚還不太適應后海的環境,剛被倒進河水里時有些犯暈,比較容易捕撈。另一方面,放生后多數魚都會死亡。“漁夫”的說法也得到后海清潔工的證實,“這幾天天天早上都有死魚。”
假期放生總量超萬斤
住在附近的居民說,一般都是初一、十五才有人放生,沒想到國慶假期也如此。對此,一位放生者表示,因為放假大家都有時間,因此相約來放生。
“魚都是托人買來的。”放生者說,他們都是空手而來,魚由兩名男子開著面包車送來。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