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十一”,茅臺、五糧液、洋河等中國名酒繼中秋猛漲后,市場上再次出現“季節性”漲價,有些白酒市場價格已比廠方“最高限價”高出一倍,“坐地起價”堪稱瘋狂。
而且,國內白酒上市企業公布的半年報透露了其漲價帶來的明顯效益,業績一片大好,所謂原料、人力成本上升導致漲價的說辭根本站不住腳。
中國白酒頂住消費者的抱怨和輿論的質疑,甚至不顧發改委的約談,價格一路飆升,想漲就漲,究竟哪來的底氣?
白酒漲價很離譜
進入9月,國內各大白酒品牌趁著中秋、國慶“雙節”蠢蠢欲動,酒價開始躥升。9月1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司、經貿司、價監局共同召開白酒價格座談會,要求穩定價格、加強自律。
隨后,中國釀酒工業協會發出倡議,要求相關白酒企業嚴格遵守《價格法》等法律法規,不囤積居奇,不提前散布漲價信息,不集中“搭車”漲價,更不能合謀、串通漲價。
但是,道道“金牌”管住了誰?記者在市場上看到,白酒不但價格照漲,而且漲得兇猛異常,漲得理直氣壯。
比如作為中國高檔白酒標桿的茅臺,記者詢問了上海多家專賣店,一斤裝53度飛天茅臺,先前的限價959元已經變成1099元,即便如此,消費者也難以從“主渠道”買到酒。記者詢問的幾家專賣店回答完全一致:“沒酒,等著,什么時間到貨也不一定。”
茅臺真的沒貨?不,市場上有的是,關鍵是看你能出什么價格。記者在上海安遠路一家名酒商店看到,同樣一斤裝的53度飛天茅臺,標價1680元,該店主告訴記者:“兩個月前,這瓶酒標價1400元,誠心要1300元也可賣,但現在低于1600元不可能出手,因為全部都漲了。”
記者發現,這里的價格比正常價高出近600元,但遠不能算“貴”。在上海北京西路上的一家正規煙酒商店,同樣飛天茅臺已經漲價100元,標價高達1780元。而在衡山路上的一家食品店,已經標價1898元。而在飯店、酒店等場所,身價已經普遍超過2000元。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