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合肥10月10日專電題:禮品回收市場火爆 行業監管“空白”惹人憂 如此,既可使“禮品回收”回歸法律、法規允許經營的范圍之內,又能滿足普通百姓處理過剩禮品的需求,還可截斷源于腐敗的“銷贓”渠道。
教師節、中秋節、國慶節,節節相連,一些市民家中堆放著大量“過剩”禮品,回收市場由此成為其“歸宿”。大量禮品被帶到市場上進行二次甚至三次交易,生意火爆。
何以有這么多禮品進入回收市場,回收的禮品又做何用?禮品回收小店、攤販林立,回收價格明碼標高,回收經營資質是否具備、市場監管有無到位等問題引人深思。記者調查發現,禮品回收市場折射出的送禮之風越刮越盛,當前回收市場存在監管“空白”,問題多多。
節日過后 “旺”了禮品回收市場
記者在合肥市金寨路上發現,零零散散的百貨商店門前都掛著“禮品回收”的牌子。記者來到一家標有“高價禮品回收”的“光明超市”,發現店里忙得熱火朝天,才一會兒工夫,就陸續有五六個市民提著禮品來變賣。
店主告訴記者,最近一段時間禮品回收的生意好做,附近小區有很多居民都來這里賣過節剩下的禮品。“平時一個星期能回收兩條煙就算不錯的,現在基本每天都得回收四五條煙。”
長江西路的一家門口擺著“禮品回收”標牌的商店負責人許懷麗表示,節日過后,店里回收禮品的日營業額較節日前相比增長80%,“這不,教師節和中秋節回收的生意還沒降溫,國慶節當天下午,就有人拿禮品來店里賣了。”
生意的火爆讓很多禮品回收店樂開了花,很多店主說:“不怕沒有銷路,越高檔的禮品,越賣得好!”
在合肥市長江中路一家超市門口旁,擺有一個“高檔禮品回收”的攤點,攤主是兩名中年男子,其中一位程先生告訴記者,昨天以2350元的價格回收一瓶1992年的茅臺酒,又以2860元賣給一家煙酒專賣店,今天上午他又回收了面值1000元的合肥某商場購物卡3張,總共花了2250元,今天下午已經賣出兩張,賣了1700元。“剩下一張至少能賣800塊,那也有得賺了!”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