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楚雄州種植小麥面積逐漸下降,特別是田麥面積減幅較大,其主要原因是推廣品種抗病性差,產量不高。鑒于此實際,楚雄州種子管理站和州農科所從外地引進高產、抗病小麥品種和楚雄州農科所新育成的小麥品種進行不同區域的適應性、豐產性、抗逆性試驗。武定縣種子管理站是參試單位之一,經過2009年―2011年一輪兩年試驗,全州五個區試點綜試結果,篩選出3個較我州小麥當家品種(川麥107)抗病性強、產量高的新品種,建議引種擴大示范推廣。三個新品種的基本特征特性是:
1、綿陽1971:畝產在580―309.6?k,平均畝產360.8?k,較川麥107增產41.5?k,增11.5%,屬春性品種,分蘗中等,成穗率中等,株高71.0?m,穗粒數41-52粒,千粒重42.7g,生育期182天,高抗條銹病、白粉病。
2、西科4號:畝產在587.5―271.96?k,平均畝產353.5?k,較川麥107增產34.0?k,增10.6%,屬春性品種,分蘗強,成穗率高,株高76.0?m,穗粒數52-36.3粒,千粒重42.7g,生育期184天,中抗條銹病、白粉病。
3、楚2002-47:畝產在290―493.1?k,平均畝產333.6?k,較川麥107增產28.4?k,增8.9%,屬春性品種,分蘗強,成穗率中等,株高90.6?m,穗粒數53-36.2粒,千粒重45.3g,生育期180天,高抗條銹病、白粉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