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是國家發改委要求相關糖企限價銷售17萬噸囤糖的最后期限。然而,部分企業心存不服,目前已提出行政復議的申請。
之前,發改委在9月30日發布消息稱,對超過10家制糖企業進行檢查,查出部分企業囤糖抬價。其中,截至9月中旬,廣西鳳糖生化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廣西鳳糖)和廣西南華糖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華糖業)等制糖企業的庫存率,不僅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和廣西平均庫存率,也大大高于其往年同期庫存率。
發改委認為,上述兩家糖企的囤糖行為,加劇了市場供求的緊張關系,助推了糖價上漲。因此要求他們在10月15日前,以 “不超過7000元/噸”的限價,出售其囤積的17萬噸白砂糖。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昨日(10月13日)獲悉,被點名的這兩家糖企已向發改委申請行政復議。
囤糖企業被指違反價格法
今年以來,國內糖價一路高漲。據云南糖網相關監測,今年9月份,新疆等地白糖批發價甚至站上每噸8000元的歷史高點。而在2009年底,國內白糖批發價格在5300元/噸左右。昨日上午,廣西現貨市場廠、商報價雖有下調,但仍在7000元/噸之上。
數據顯示,南寧現貨市場制糖企業集團報價7300元/噸,中間商報價下調至7250元/噸一線;柳州市場有商家站臺報價小幅下調至7250元/噸,制糖企業集團報價7350元/噸。
分析人士稱,受糖價高企影響,今年多個食品領域包括糖果、糕點、飲料、食用糖等民生食品的漲價聲此起彼伏,也正因此,cpi也一直居高難下。
為打壓糖價,今年國家拋儲力度明顯。據卓創資訊統計,今年以來,我國已拋售了9次國儲糖,總量達1878248噸。
9月上旬,發改委還要求各地價格主管部門加強市場價格監管,囤積居奇哄抬糖價、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哄抬糖價等被列為重點監管行為之一。發改委表示,糖廠大量囤積市場供應偏緊、價格大幅上漲的白砂糖的行為,加劇了市場供求緊張關系,助推了食糖價格上漲,違反了《價格法》等相關規定。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