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問題不斷挑戰人們的底線,一些純天然、無污染的綠色食品日漸成為市場新寵,然而要購買到真正的綠色食品,還需要擦亮眼睛
一根豆角生長期要噴11種農藥、香噴噴的火鍋使用了一滴香、孩子喜歡的奶粉里添加了香精……在困惑中無所適從的人們,開始將目光投向了號稱安全、無污染的綠色食品,但是不是這些價格不菲的所謂綠色食品就真正安全呢?
a 由于符合了人們對健康飲食的要求,"綠色食品"受熱捧
"我們這里種植的蔬菜是真正純天然、無公害的,絕對不用任何農藥,可以直接食用。"在城郊的一片菜園里,一聽老板如此介紹,大人、小孩便摘下水靈靈的西紅柿、脆生生的黃瓜,大快朵頤。
同樣,在省城的大小超市,貨架上外包裝帶有"綠色食品"字樣或標志的蔬菜與食品也不少,除包裝精致外,他們最大的特點就是價格較普通的農產品貴。但超市的銷售人員說,人們都相信綠色食品沒有污染、口感好,即使貴一些,也很受消費者歡迎。
"現在的食品用化肥、農藥、添加劑太多,只好盡可能地買一些外包裝上有"綠色食品"字樣的,可以稍微放心一些。"正在超市購物的謝大媽的話,可能代表了更多消費者的心態。但當記者問起什么是綠色食品,如何確定自己所購買的就是綠色食品時,謝大媽不好意思地笑了:"就是看包裝,這些蔬菜保鮮膜覆蓋、個頭勻稱、上面還寫著綠色食品的字樣,應該不會錯吧。"
之后,記者又在省城的一家農貿市場隨機采訪了幾位消費者,他們也大都表示,自己對市場上"亂花漸欲迷人眼"的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的概念和認證標志,都是一知半解。
b 從質量要求來說,無公害農產品屬于最基本要求,綠色食品標準較高,有機食品要求最高
不可否認,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人們對健康食品的更高追求,綠色食品的發展正在逐步規范。造成消費者認識不清的一個重要因素,可能緣于個別商家和企業對消費者的誤導:雖然自己的產品沒有經過綠色食品認證,卻在標簽上印有綠色食品字樣,導致了市場上綠色食品真假難辨。記者在一些超市的蔬菜區就看到,一整貨架用塑料托盤、保鮮膜精美包裝的蔬菜,外面貼有"綠色食品"字樣的商標,卻沒有任何可以證明其"綠色"身份的認證和標識,只是價格比相鄰的散裝蔬菜貴不少。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