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娃娃魚,正日漸稀少。江口縣官和鄉江溪屯村一個叫胡啟云的人,發現大山最深處的水溝里有許多娃娃魚。他知道娃娃魚珍貴,就四處籌資金在此建養殖場,開展娃娃魚人工養殖。
近日,記者前往官和鄉江溪屯村探訪。 在村主任張鈴芳的帶領下,車子一直順著小溪前行。河岸風景如畫,五顏六色的野花、郁郁蔥蔥的參天大樹,讓同行者驚嘆不已。養殖場溝深谷狹,人跡罕至,手機也沒有信號,仿佛與世隔絕。在距離村莊10多公里之外的山谷,豁然開朗,一座孤零零的房子出現在記者面前。
眼前正在修溝的人叫胡啟云,娃娃魚養殖場的主人,清澈小溪被水泥壩攔截成小水塘。就在這不起眼的小水塘里,藏著許多娃娃魚。
這里很少有人光顧,爬上水泥壩,沿著山崖,穿行水面上簡易搭建的木橋,才能真正進入娃娃魚養殖區。
娃娃魚叫聲酷似嬰兒啼哭,我一聽到聲音就會起床看看,總是放心不下。胡啟云說,從小就喜歡娃娃魚,只要發現有人偷偷捕捉,就會主動制止。自從2009年放牛,意外發現車壩河深溝里有野生娃娃魚后,就有了保護娃娃魚的念頭。特別是在得知國家大力支持養殖娃娃魚政策后,就著手建養殖場,在保護野生娃娃魚的同時,也發展人工養殖,以增加經濟收入。
娃娃魚又叫大鯢,被譽為水中熊貓、會游動的活化石,是我國獨有的一個珍稀物種,具有很高的科研、藥用、食用和觀賞價值。胡啟云說,2009年11月,歷盡艱辛,花費所有打工積蓄,買了幾十萬元的娃娃魚苗,才建成了這個娃娃魚養殖基地,他把這些看得如生命一樣。
娃娃魚黑市價從每斤百元漲到數千元,許多人都想買我水池的娃娃魚,我堅決不賣。胡啟云說,自己只讀過初中,但知道農戶不能隨意買賣野生娃娃魚,要在相關監督管理部門辦養殖證后才可養殖。
胡啟云查閱資料得知,我國娃娃魚人工養殖量約120萬尾,作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養殖必須得到批準,受養殖地域環境和繁育瓶頸影響,娃娃魚依然奇貨可居。目前,娃娃魚種苗銷售是養殖戶發展的主要手段。因此,胡啟云最大的希望是盡快學習掌握繁殖技術, 靠育苗掙錢,實現增收。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