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南方農村報記者在番禺海鷗島及東莞沙田采訪時發現,部分蝦農因為偷死病而被迫提前出蝦。“這不是個別現象。”綠百多漁藥店湯曉告訴記者,從8月份至今,對蝦偷死病已在養殖區大范圍流行,一般在白天賣蝦的十有八九是因為偷死病。
新病征:不游塘而直接偷死
“今年偷死對蝦不像往年那樣游塘后才沉下去,它們在偷死前根本看不到任何具體癥狀表現。”湯曉告訴記者,由于病征不明顯,養殖戶只能通過對蝦吃料減少來判斷。據經驗判斷,偷死的蝦塘都會出現明顯的飼料浪費,此時從塘底基本上都可撈到死蝦。
據了解,偷死綜合癥通常在水溫28℃以上的高溫季節,以及在養殖中后期(養殖60天以后)、對蝦規格達到80枝/斤的高密度養殖蝦塘較易暴發此病,此外,在對蝦大量蛻殼、水體富營養化嚴重時均極易暴發此病。偷死發病輕微時,在塘底每天可發現少量死蝦,嚴重時每天可在塘底發現幾十斤甚至上百斤死蝦,若得不到有效控制,死亡現象會一直持續到收蝦,個別塘甚至會絕收。
由于死蝦都在池底,平時不易被及時覺察,具有一定的隱蔽性,爆發后養殖戶往往束手無策,直至今日,仍舊沒有有效的防治方法。“我的蝦是8月27日出問題的,之前根本沒有什么反應。”東莞沙田對蝦養殖戶老陳告訴南方農村報記者,8月27日當天,他在投喂飼料時發現水質變濃,蝦吃料也沒有往常多,以為是水質出問題了,使用了改底產品來調節水質,水質有所好轉之后就沒太在意。但在9月1日,他發現蝦吃料量下降得很厲害,發現有死蝦。“當天大概死了10幾斤。”除了東莞沙田出現嚴重的偷死之外,番禺海鷗島部分蝦塘也出現了類似情況。養了4年對蝦,現在有養殖面積100多畝的蔡老板,最近一樣被偷死病困惱。
“偷死病死掉的蝦,在增氧機底下一撈就知道了。”綠百多沙田連鎖店店長霍本告訴記者,像這種溫度,當蝦吃料量下降很厲害的時候,就必須要特別注意是否出現了偷死。而鑒定的方法很簡單,如果一旦偷死,死蝦往往會集中在個別增氧機下面。“這是一個很好的判斷方法,至于為什么是增氧機,而且是個別增氧機下面,我也搞不清楚什么原因。”霍本說。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