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做一個假設,中國13億人如果每天有2億人需要喝鮮牛奶,鮮牛奶制品又單靠幾家所謂大型奶制品企業提供,牛奶的質量檢測能過關嗎?因此,一方面蒙牛號稱能誕生高品質的“樣板工廠”,另一方面蒙牛的問題奶又被媒體頻頻曝光。這就是中國乳制品企業的普遍頑疾。
媒體爆料說,9月23日,成都全搜索新聞網在報道中稱,陳女士向該網站報料:“酸奶吸到嘴里味道怪怪的,用吸管一刮發現成片狀。又買了幾盒,發現里面還有霉斑。”9月20日晚,她帶著不滿3歲的兒子去雙慶路一家便利店買了一盒蒙牛紅棗酸奶,結果感覺味道不對。當晚,陳女士的愛人又在這家便利店買來4盒同樣的酸奶一一拆開查看,結果發現其中一盒奶有幾塊指甲蓋大小的綠色霉斑。
無獨有偶,據皖江晚報報道,9月13日上午,手機尾號為6112的市民反映,9月12日上午,她購買了一盒生產日期是8月3日的蒙牛奶產品,保質期為5個月。當晚,孩子打開喝的時候,發現牛奶已經變質,并散發出一股酸臭味,再看看外包裝的底部,也有液體滲透的印跡。
而據紅網9月1日的報道稱,8月28日網友譚先生購買的“蒙牛”牌低脂高鈣牛奶也成了“問題奶”。他說:“我喝了一口,一股酸怪味!原裝沒開封的牛奶,倒出來卻是發綠的水!”而一位稱是長沙蒙牛乳業投訴專員的尚翼女士竟然辯稱:“天氣炎熱,紙質包裝難免會出現變質情況,就像一筐桔子中,總會有那么一兩個會是壞的一樣。”
蒙牛投訴專員答復稱:“我們產品都是經過高溫滅菌,密封之后,才運往各個市場。8月份天氣炎熱,產品并沒有質量問題,可能在運輸過程中,受高溫撞擊等因素導致包裝出現‘漏氣但不漏奶’情況。空氣進入,微生物發酵才導致這種情況的發生。”
觀看中國所有超市不難發現,各種鮮奶制品琳瑯滿目,仔細觀察你會發現,也就是幾個廠家生產的。可以說,國內幾家大型廠家的牛奶產量已經能滿足中國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其實,這是根本做不到的事情。換一句話說,這一些所謂“袋裝牛奶”根本就是牛奶的替代品,這一些牛奶替代品的廠家根本無法提供,產品中所含物質對人體有害無害的“物理藥理病理”等臨床醫學驗證數據,消費者食用后對身體的危害程度有多大,根本不知道。試想,若要等待消費者食用后中毒,患病后再來彌補“中國袋裝鮮牛奶”過失,為時已晚。三聚氰胺的教訓非常慘烈,至今歷歷在目。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