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三季報的密集披露,三季度業績增長良好的食品飲料板塊重新闖入各方視野。盡管業績未能實現超預期增長,但在背負巨大成本壓力以及經濟環境不甚樂觀的情況下,食品飲料業仍然保持相對較高增速已屬不易。從近期cpi逐步下行之勢來看,未來成本壓力有望逐漸緩解。
大眾消費品機會閃現
wind數據顯示,食品飲料行業已有5家上市公司公布三季報,業績喜憂互現,貴州茅臺、涪陵榨菜、上海梅林等業績實現增長,但惠泉啤酒、*st通葡等業績則出現下滑。同時,還有29家公司對三季度業績作出預告,其中僅6家預減或續虧,其余23家均預計增長或扭虧,顯示出食品飲料企業穩定的增長能力。
業內人士稱,在國內經濟難言樂觀及面臨高成本壓力的背景下,食品飲料業前三季度業績仍然持續實現較高增速已非常難得。下半年是食品飲料行業的傳統消費旺季,部分公司由于具有一定的品牌溢價能力,能夠成功轉移上游成本壓力、順利實現提價,也有部分公司憑借著較強的市場推廣能力實現產品銷量的增長。
對部分業績下滑企業而言,則主要是受到原輔材料成本大幅上升、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多種因素的侵擾,導致營業成本不斷攀升,毛利率出現一定幅度的下降。上半年遭遇“瘦肉精”事件的雙匯發展(000895)便預計前三季凈利潤為2.5億-3億元,同比下降63%-69.17%。除了“瘦肉精”事件影響銷量之外,成本大幅上升導致的公司毛利率下降也是重要原因。今年上半年起,國內生豬價格大幅攀升并創出歷史新高,從而給包括雙匯發展在內的下游肉制品加工企業帶來了極大的成本壓力。
不過,未來一段時期,食品飲料企業的成本壓力有望逐漸緩解,盈利能力也迎回升良機。華泰聯合證券指出,從近期cpi逐步下行之勢看來,食品類企業仍有可能在今年四季度或明年實現業績增速的回轉,可以逐步關注成本下降、盈利可能回升,未來發展空間更大的大眾食品行業。
此外,業內普遍認為,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增長對基本食品消費具有較強的推動作用,未來兩年乳品、啤酒以及油脂和軟飲料的增長都較為確定。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