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研機構已經初步建立一種快速篩查法,能夠在1-2分鐘內對地溝油進行簡單篩選,專家同時預計“近期要形成百分之百科學準確的、具備執法依據的檢測標準還非常困難”。
地溝油“變身”麻油可能性大
業內人士告訴東方網記者,地溝油返回餐桌要經過收集、運輸、初煉、流通、精煉、再流通等多個環節,目前收購一噸原始地溝油的花費在4000、5000元左右,而從事地溝油精煉的地下工廠出廠價8000元左右,加之煉耗部分,精煉工廠每噸油利潤空間在千元上下。
對于地溝油重返餐桌的去向,據透露其“變身”麻油的可能性很大。“一噸食用大豆油價格萬元,一噸麻油可以賣到27000元左右,更重要的是麻油顏色深重,又有氣味掩蓋。”
東方網記者采訪發現,不合理的烹飪習慣和合法企業違法勾當也直接助推了地溝油重返餐桌。
在物質貧乏的年代,普通家庭對食用油倍加珍惜,煎炒烹炸常常反復用油。據悉,如今即便在五星級大酒店也依然保留了使用老油的習慣,“如果老油顏色深了,飯店都會自己過濾,或者用于紅燒等重色味的菜,最后還可以用來炸辣椒油。”酒店飯店的初衷,除了節約成本,還因為老油香氣足,尤為符合國人的餐飲需求。
此外,相關部門執法過程中發現,一些具有正規經營資質的廠家或公司在“環保、科技”合法外衣的掩護下,干起了違法勾當。此前,上海就曾查處多起相關案件,不法分子以提煉柴油等各種名目掩飾非法收購倒賣地溝油。據了解,在外省市某些地區,一些合法生產企業也涉足地溝油勾當。“飼料油廠正常業務就會接觸地溝油,大型油罐車進出廠區十分正常,廠里經過精煉和脫脂的油基本達到合格食用油標準,轉手下家就有可能重返餐桌,廠方還可以以不了解客戶購買后的產品去向來推卸責任。”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