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出臺措施消除食品安全監管縫隙
"地溝油"街邊攤有了明確"管家"
百姓最常見的早晨街邊小吃攤,到底歸誰管?各個攤點上的油條包子出問題監管部門會不會扯皮?針對這些問題,10月19日,沈陽市食品安全委員會公布《關于進一步明確部分領域食品安全監管職責分工的意見》,對原本涉及多環節、跨部門監管的職責進行了梳理和明確,以消除監管縫隙。
查找盲點消除監管縫隙
市食安委副主任、食安辦主任、市衛生局局長閆石介紹,針對國家實施食品安全分段監管以來沈陽在食用農產品、畜禽產品、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食品攤販、食品倉儲與運輸、集體用餐配送、保健食品、餐飲具集中消毒、餐廚廢棄物等方面存在一些問題,沈陽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明確部分領域食品安全監管職責分工的意見》,目的就是在國家和遼寧省尚未出臺相關細則之前,對涉及多環節、跨部門的食品安全監管職責,結合相關案例進行全面梳理,查找交叉點、盲點等界定不清問題,盡最大可能地消除監管縫隙。
食品安全實行"一把手"問責制
記者注意到,《意見》中涉及的一些部門職能分工,有些在此前并沒有清晰界定,比如小攤販、食品倉儲與運輸、部分畜禽產品屠宰等百姓反響強烈的問題的監管,均在《意見》中予以明確界定。有部分雖有規定,但不夠明確,此次也予以細化,比如"注水豬"、"地溝油"的監管。還有部分之前雖有相關規定,但實際操作中難度較大、監管跟不上,導致出了問題處置滯后,沈陽結合實際情況進行了職能調整。如我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糕點店、炒貨店、豆制品店、熟食店等食品加工小作坊、超市中的豆腐、面包、涼菜等現做現賣的食品,此次明確由工商、食藥監、質監局等多部門分工監管。
不僅如此,為了實現從農田到餐桌的無縫監管鏈條,《意見》中還設置了"兜底性條款",規定"難以界定具體監管部門的一些食品生產經營行為,或出現職責不清、相互推諉的,由市食品安全委員會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裁定、指定監管或通過聯合執法、綜合治理等辦法進行監管",杜絕各部門推諉扯皮等問題。同時,食品安全實行第一責任人問責制,各區縣(市)和各職能部門的"一把手"都將納入問責體系中。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