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下稱“思念食品“)被檢出金黃色葡萄球菌事件后,思念食品副總經理賈國飚的說法似乎透露了行業內部一個重要的變動:又一項食品安全標準降低了。與此前的生乳國標被質疑降低一樣,食品國標“遭大企業綁架”的質疑聲再次傳來。
昨晚,思念食品在《關于思念牌三鮮水餃金黃色葡萄球菌事件的情況說明》中稱:“該事件令其難過和反思,并已第一時間在內部進行了大面積排查和整頓處理,完善了物流過程中有可能導致污染的各種渠道以防范這一事件的再一次發生。”
速凍食品新國標倒退?
不過,根據本報此前報道,賈國飚稱“問題水餃符合新國標”的說法卻引發了外界對“速凍食品新國標倒退”的質疑。
賈國飚說,“按照國家目前的食品安全衛生標準,水餃中確實不得含有金黃色葡萄球菌”,但是,“按照新的即將生效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我們被檢出有問題的水餃金黃色葡萄球菌含量是達標的”。
這個“新的即將生效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是指衛生部2011年9月6日發布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速凍面米制品》的征求意見稿,其中在“生制品的微生物限量”中規定,每克生制品中檢出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含量只要在1000~10000個之間,都為合格。賈國飚稱,這個標準估計最快11月份就會正式實施。
2004年5月1日實施的衛生部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制定的《速凍預包裝米面食品衛生標準》規定不得檢出金黃色葡萄球菌。
自該標準執行后,各地工商部門不斷傳出速凍食品行業屢有品牌被查出金黃色葡萄球菌。此后,業內諸多企業開始聲稱,這一國標在行業內被認為有問題,太嚴格,不合理。按照規定,速凍食品內不得檢出金黃色葡萄球菌,但是,對速凍食品的原料——上游肉制品行業卻沒有相應要求,如此一來,該國標被業內認為相互矛盾,對企業而言難以執行。
不過事實并非如此,“金黃色葡萄球菌并不是一個很難解決的問題,”一位在肉制品工廠做品控的人士向本報記者表示,“其來源應該是兩個方面,一是工廠工人不規范、不衛生的操作行為,二是不合格的肉類原料,而這兩個問題只要企業用心都可以解決。”
金黃色葡萄球菌是人類重要的病原菌,因此食品極易受其污染。公開資料顯示,我國每年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引發的中毒事件也非常多。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